雾的等级划分标准.doc

雾的等级划分标准.doc

ID:59124451

大小:1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13

雾的等级划分标准.doc_第1页
雾的等级划分标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雾的等级划分标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雾的等级划分标准,按水平能见度距离划分:①水平能见度距离在1—10公里之间的称为轻雾。②水平能见度距离低于1公里的称为雾。③水平能见度距离200—500米之间的称为大雾。④水平能见度距离50—200米之间的称为浓雾。⑤水平能见度不足50米的雾称为强浓雾。雾的种类较多,根据形成条件的不同,可分为辐射雾、蒸发雾、平流雾、上(山)坡雾等。我国一年四季都有雾。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一般平原、丘陵地区雾比较少。但在黄山、庐山、娥眉山等上千米的高山上,依旧可以见到云雾缭绕,这是由于暖湿气流在上坡时被迫抬升,气温降低,发生凝结而形成的。下面介绍几种秋冬春季节比

2、较有影响的雾。◆辐射雾辐射雾是由于地面辐射冷却作用,使贴近地面空气层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凝结后而形成的雾。它常出现在有微风而晴朗少云的夜间或清晨,在秋冬季节,我国内陆地区常有这种雾出现。辐射雾往往范围较大,跨越数省,不仅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拥堵,而且影响高速公路、跨省国道、航空、铁路的正常运营和安全。◆蒸发雾蒸发雾是冷空气流经暖水面上,由于暖水面的蒸发,水汽与冷空气混合、冷却过程中迅速凝结形成的雾。它通常发生在深秋寒冷早晨的湖面和河面上,并经常与陆地辐射雾混成一片,如果是在高速公路两边,形成的浓雾容易造成这一路段的交通事故。◆平流雾平流雾是当暖湿空气平

3、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下部冷却而形成的雾。平流雾和空气的水平流动是分不开的,只要持续有风(2—7m/s),雾会持续很久;如果风停下来或暖湿空气来源中断,雾很快就会消散。据《中国气候总论》一书记载,从春季开始,南方大量的暖湿气流向北挺进,途径较冷的地区时,会形成大范围的平流雾。在沿海地区,当海洋上的暖湿空气流向较冷的海面或陆地时,也常常形成平流雾。南海和东海南部雾季在3—4月,东海北部沿海在5月,黄海南部在6月。海雾往往是影响海上交通的危险天气。◆上(山)坡雾上(山)坡雾是空气沿山坡上升,由于绝热膨胀冷却而形成的雾。空气沿山坡上升时,雾在迎风坡上形成

4、。人们常说“云为空中之雾,雾为地上之云”。那弥漫的云雾动如烟,静如絮,白如棉,一直连接到天边。在秋冬季节,山坡雾如果与辐射雾、锋面雾混合,往往会形成波澜壮阔的云海。山上的云海,人们置身其中,就会迷在雾中;人们在其上,会有腾云驾雾之感。云雾把群山笼罩在飘渺迷离之中。一旦起风时,云飞雾扬,奔突翻腾,使人惊心动魄。山区的云雾往往是旅游景区的重要资源。气象学上将雾的等级划分为5个标准,即水平能见度距离在1-10公里之间的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距离低于1公里的称为雾、 水平能见度距离在200米-500米之间的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距离50-200米之间的为浓雾

5、。而水平能见度不足50米的雾,就是强浓雾了。  昨晨在全市范围内出现的雾,就属于浓雾级别,它同时也属于“辐射雾”。这是由于地面辐射冷却作用,使贴近地面空气层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凝结后而形成的雾。这种雾常出现在有微风而晴朗少云的夜间或清晨,往往范围较大,影响交通安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