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县志(气象地质部分).docx

肇源县志(气象地质部分).docx

ID:59134214

大小:12.9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12

肇源县志(气象地质部分).docx_第1页
肇源县志(气象地质部分).docx_第2页
肇源县志(气象地质部分).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肇源县志(气象地质部分).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气候特点  我县“处温带之北界而地近寒带,春温较晚秋凉较早,惟冬夏寒热适中不甚酷烈”。七月气温最高,平均摄氏23.4度,一月气温最低,平均摄氏零下18.9度。1959至1980年22年的平均气温为3度至4.9度之间。在这22年中无霜期是130至168天,年日照时间在2589.3至2965.9小时。  春季常刮西南大风,风速达七、八级,最大风速有时达十级以上,飞沙走石,行人头不能抬,眼不能睁,有时卷田苗,毁宅舍,损害甚巨。全年平均风速从1959年至1980年22年记录,为3.8至4.9米/秒之间。全年最大风速在14至26米/秒之间。春季的

2、狂风,直至立夏始止。春季多风、气干、少雨常发生干旱,对农作物十分不利。  蒸发量春夏两季和秋冬两季相差悬殊,春夏两季蒸发量较大在1127毫米至1311.6毫米,冬秋两季蒸发量较小,仅在325.1毫米至377.9毫米。降水量四季不均,七、八月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变率大,一次降水量达50至100毫米,至使局部地区常发生内涝。年降水量历年不同,从1959年至1980年记录294毫米至513.5毫米之间。降水日一般67至100天之间。  秋季短促,气温升降明显,变化急剧,严霜一来,草木皆黄。  冬季严寒而漫长,九月就有严霜出现,至翌年三月才开始解冻

3、。历年霜日在197天至232天。寒冷的天气一般在六七个月以上,植物生长期短。第三节气候因素  地理位置我县地处中纬带。全年太阳总辐射量117.6千卡/平方厘米,居全省第一光热线。全年日照达1295.6小时,日照率65%。冬季太阳高度较低,接受热量比低纬度少得多,因而冬季白昼时间短,热量收入少,放出多,形成寒冷天气。再加之受北方干而冷的气团控制,所以冬季干燥,严寒而漫长。  夏季太阳直射在赤道和北纬23.5度之间,这时北半球纬度愈高,白昼时间愈长,处于中纬带接受热量较多,因此夏季炎热。5至9月份光辐射量为65.9千卡/平方厘米。  大气环流我县

4、受蒙古高原气流影响,下垫面放射热能强,温度降得很低,形成一高压区,常出现西北风和西南风。  我县多受大陆低气压影响,夏季气温升高多西南风,盛夏七、八月,暖湿空气自南北进,当北方有冷空气进入时,气流辐合区则常常降雨,成为多雨季节。  春季和秋季是过渡季节,环流形势在本县有显著特点。春季自贝加尔湖经常有低压系统向东南移动,经过本县形成强烈的低压,因此春季为大风出现最多的季节。  西伯利亚寒流对本县气候影响很大。冬季多受其控制,所以降水很少,天气严寒。秋季会出现早霜。  地理形势我县四周无山,地势平坦,最高处海拔175米,最低处海拔122米,相对高

5、差53米。由于蒙古气旋活动频繁,经常与入海高压结合,使本县地处南高北低的气压形势影响下,加之松嫩平原的狭管效应作用,使本县经常刮七、八级以上大风。  秋季日温差较大,气流畅通无阻;白昼受热快,气温迅速上升;夜间放散热快,气温急剧下降。第四节气候变化  气温1909年至1940年平均气温,最高年份为3.9度,最低年份1.6度。总平均温度为3.1度。从1959年至1980年22年间,年平均气温,最高年份5.6度,最低年份2.5度,总的年平均气温为4.1度。40年代以前平均气温比近20年中的平均气温,温差1度。  雨量1909年至1928年,平均雨

6、量为548.3毫米。伪康德二年年平均雨量为550毫米。1959年至1980年的记录,22年间平均降水量,最高年份513.5毫米,最低年份为294毫米,总平均为400毫米左右。这和四十年代以前相比,降低100毫米左右。  我县的气候变化,自清末以来大约每24年左右出现连续降雨量偏多年份。宣统二年(1910)、伪满大同元年(1932)、1975年都出现连续雨量偏多和江水暴涨。据观察记录每逢长江洪水过后一两年内松嫩两江也出现洪水。在短期内的气候变化中,广泛流传着“牛马年好耕田,就怕鸡猴这二年”的谚语。第二节地表水  松嫩两江流经肇源的水源中,嫩江多

7、年平均年迳流量为216.2亿立方米。按P=80%频率,年迳流量为172.96亿立方米。按农业用水季节4~7月的迳流量,占全年迳流量的32%,为69.18亿立方米,按P=80%频率计算为55.34亿立方米。(其中4月为5亿立方米,5月为12.2亿立方米,6月为16亿立方米,7月为22.14亿立方米)。松花江多年平均年迳流量为272.8亿立方米(下岱吉水文站),按P=80%频率,为218亿立方米。按农业用水季节4~7月的迳流量占全年36%,为9.6亿立方米,以P=80%频率,迳流量为79.7亿立方米(其中4月为13.5亿立方米,5月为19.1亿立

8、方米,6月为20.8亿立方米,7月为26.3亿立方米)。  “南引工程”最高年蓄水量为6.54亿立方米,我县境内为3.92亿立方米,按P=80%频率总蓄容量为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