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分子驱油剂.doc

生物高分子驱油剂.doc

ID:59145713

大小:60.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9-11

生物高分子驱油剂.doc_第1页
生物高分子驱油剂.doc_第2页
生物高分子驱油剂.doc_第3页
生物高分子驱油剂.doc_第4页
生物高分子驱油剂.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高分子驱油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9年东营市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申报材料项目名称:高分子生物驱油剂申报单位:山东胜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系人:张茂强联系电话:0546-二00九年十一月目录1、高分子生物驱油剂项目建议书2、高分子生物驱油剂产品检测报告3、高分子生物驱油剂科技成果鉴定证书4、用户意见5、东营市科技计划专项合同高分子生物驱油剂项目建议书山东胜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一.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1.1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高分子生物驱油剂是以生物酶为主要原材料,它是菌种在特定的条件下生长的一种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于油田的三次采油及工业污水处理。其机

2、理:①具有耐温、耐盐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特性;②利用有机溶剂改善原油的流动性;③降低原油粘度、凝固点;④能够降低污水含油量和COD。该项目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原材料配方,培养耐温、耐盐离子菌种,寻找一种新的合成工艺,使项目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东部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但我国东部油田大部分已进入高含水期,稳产难度很大。因研究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如何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以改善三次采油为手段,以达到延长油田稳产期,已成为油田化学品开发的主攻方向。如何提高含水油田的采收率,国内外主要应用三次采油法,聚合物驱就是一种最常用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方法,但由于聚合物驱的药剂

3、费用较高,且不同类型油藏聚合物驱油的效果相差较大,三次采油常用的聚合物产品很多,它们的性能各异,在三次采油中所起的效果是不同的,如聚炳烯酰胺主要起增加流体粘度的作用,但由于聚炳烯酰胺具有抗盐能力差的缺点,因此,在油田应用时通常要求用清水配制,这样就增加了采油技术实施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含聚合物液体的注入成本,三次采油的技术关键是研制含水油田节能降耗及三次采油的配套技术。高分子生物驱油剂配制成溶液注入地下后,由于地下温度的逐渐增高,驱油分子也逐渐增大,其与水形成的溶液变得很粘稠,这些大分子是长而细的链状体,在溶液中运动的阻力很大。以此达到粘度稳定的目的。本项目是我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

4、联合研究开发的,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我们针对节能降耗系统配套技术和三次采油油气水处理工艺配套技术作为开发的主攻方向,对配方的可靠性、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市场需求等方面做了细致研究工作,并对国外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剖析,在原材料的配比中,培育生物霉菌后进行工艺合成,使产品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取得了中试技术突破性成果,各项指标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的标准,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1.2项目特点本项目是山东胜通集团技术中心自行研发的,该产品科技含量高,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它的开发成功,必将解决原油田聚合物用清水配制的问题。实现了污水配置化,大幅度减小了油田对各种聚合物配置的工作量和节约油田三次采油的成本

5、,为降低成本而大规模实施三次采油技术创造了条件。1.3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我国在60年代末已开始对微生物的研究,并在80年已筛选出了多种生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采油中的应用已扩展到小规模成片油田,对地面法和地下法均进行了尝试,进入90年代以来,加快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步伐,新型调剖堵水剂――黄原胶的研究已取得实用性成果,开发研究出的新菌种能降低原油界面张力60%,而且具有耐压24MPa。近几年来,先后从美国、加拿大引进微生物产品和微生物采油技术,从多方面来加快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但是这些产品在现场试验中难度很大,投入费用也很高,中间环节出现

6、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工作的失败。 目前我国在三次采油中用化学聚合物采油主要有缓蚀剂、阻垢剂、无机凝聚剂、复合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等,这些化学品主要用于水处理剂,且具有增粘效果。从这些油田水处理剂相比较:本高分子生物驱油剂具有稳定性好,抗盐性强、成本低等特点,在技术上优于上述产品,因此无论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上考虑,本产品是一种极有竞争力的产品。近几年,我国先后从美国、加拿大引进微生物产品和微生物采油技术,从多方面加快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经过资料表明:经济效果显著,投入产出比1∶4至1∶6。增产的最佳有效期8~12个月(最高达18个月)。现场施工中,单井每次处理注入菌

7、种量为53.0~102.2L;单井平均每次注入菌种量为113.6~151.4L。于是针对油田三次采油的技术问题,国内一些科研单位都在进行生物采油方面的研究。中科院、南开大学和克拉玛依石油化工研究院多家科研机构参加了与油田有关的联合研究工作,为室内试验尽快转入矿场试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掌握了基本的菌种培育技术,拓宽了技术应用领域。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开发了适合原油开采的HEA系列水基降粘剂及ORV系列油基降粘剂。ORV系列油基降粘剂系由含较强极性基团的高分子聚合物和其他助剂组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