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经济学.doc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doc

ID:59146645

大小:2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11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doc_第1页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doc_第2页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doc_第3页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doc_第4页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保护对策分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摘要:本文主要讲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现状。指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涉及人为及制度原因,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关保护对策,如在制度方面: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制度和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以此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现状原因保护对策正文:1..生态多样性的含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

2、发展的热点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家之一,它有的生物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原因的,提出建设性意见,以资探讨。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基因、细胞、组织、

3、器官、种群、物种、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每一个层次都具有丰富的变化,即都存在着多样性。但在理论与实践上重要且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现在,人们往往把生物多样性视为生命实体本身,而不仅仅看作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可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正如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一样,人类文化(如游牧生活和移动耕作)的一些特征是人们在特殊环境下为了适应生存的策略。同时,与生物多样性的其它方面一样,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条件。文化多样性表现在语言、宗教信

4、仰、艺术、音乐、社会结构、作物选择、饮食以及无数其它的人类社会特征的多样性上。2.生物多样性的现状近年来,物种灭绝的加剧,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大规模破坏,引起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极大关注。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草原也一直处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状况,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

5、低或丧失使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或受威胁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形势是十分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国家,而且绝大部分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中国是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恶化的态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会威胁到世界的发展与安全。目前发达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一般占国土面积的

6、10%左右。日本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15%;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占国土10%左右;其他发达国家的自然保护区也有很大的发展。发展中国家自然保护区发展也较快,但不同的国家差别较大,有的发展中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占国土比例已达到发展国家的水平,但有的国家自然保护区还很少。目前世界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地表陆地大约7%。3.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因主要有生境丧失和片段化、外来种的侵入、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的农业及林业等。但这些还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根源在于人口的剧增和自然资源消

7、耗的高速度、不断狭窄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的贸易谱、经济系统和政策未能评估环境及其资源的价值、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惠益分配的不均衡、知识及其应用的不充分以及法律和制度的不合理。总而言之,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以空前速度丧失的根本原因。3.1自然原因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

8、、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3.2人为原因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