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充满希望的进入小学家长会资料.doc

让孩子充满希望的进入小学家长会资料.doc

ID:59178822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11

让孩子充满希望的进入小学家长会资料.doc_第1页
让孩子充满希望的进入小学家长会资料.doc_第2页
让孩子充满希望的进入小学家长会资料.doc_第3页
让孩子充满希望的进入小学家长会资料.doc_第4页
让孩子充满希望的进入小学家长会资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孩子充满希望的进入小学家长会资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孩子充满希望地进入小学曲塘镇李庄幼儿园吴娟灿烂的九月是开学的季节,孩子告别幼儿园以后,将怀着紧张、高兴和好奇的心情,背起书包,跨进小学的大门,这是孩子生活的新起点。这意味着孩子需要放弃以游戏为主的幼儿生活,转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新的生活环境、生活制度需要他去适应;新的老师和同学需要他去熟悉;新的学习任务需要他去独立完成。孩子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较大的变化,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1.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变化1.1学

2、习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可供幼儿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空间较大。而在小学,教室桌凳布置相对固定,对幼儿缺乏吸引力,教室的活动空间小;操场上没有大型玩具,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的机会也少,;幼儿期自由、活泼的学习环境转换成有作业的学科学习。1.2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幼儿园,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的饮食、睡眠、卫生等,并参与幼儿的各项活动,与幼儿有相当多的直接交流,师生之间形成了亲密的气氛。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去照顾孩子的生活,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3、,师生个别接触时间相对较少,新入学的孩子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1.3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1.4同伴关系的改变。孩子进入小学,在幼儿园熟悉的小伙伴很少有机会在同一个班级,他们得面对陌生的新伙伴。而且他们在幼儿园平行协作的同伴关系在小学的学习中增加了竞争的因素。1.5行为规范的不同要求。5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孩子可以自由活泼、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而在小学,基本的学习和活动形式是上课。对孩子的学习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

4、有了新的规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听讲,思维要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作业要按时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1.6家长期望的变化。在幼儿园,孩子也要学习,但对他们的学习没有严格的任务要求,进入小学后,他们必须要完成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的规定和学习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和评价。老师和家长往往以孩子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孩子学习的好坏。2.更多地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方面的变化。2.1生理方面的变化。据测定,我国6-7岁的正常儿童身高在110厘米左右,体重在21千克左右。如果你的孩子与标准身高体重稍有差距,你大可不必紧张,如果发现距标准要求较远,与同龄儿童相差较大,那

5、应及时就医或采取补救措施。2.2心理方面的变化。一般来说,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孩子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孩子热爱和向往小学生活,希望能背着书包上学去。此时,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小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语言,让孩子形成心理障碍。2.3孩子的情绪方面的变化。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

6、地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有些孩子刚入学几天,浑身是劲,可是没过多久,热情就冷淡了,特别想念幼儿园,不愿意上学,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恋园”现象。此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骂一顿,而应该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耐心教育、引导孩子,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2.4孩子身份方面的变化。孩子上学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他们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变成小学生了。人们开始将他们作为社会人来对待。孩子要对老师、学校、家长负责。他们由依附向独立转化,社会交往范围扩大。这些都需要孩子去适应。53.教师

7、和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3.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九十年代初,中国和日本曾共同举办了一次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中,中国儿童暴露出的最大弱点是生活能力差。一时间,日本新闻媒体便大肆鼓吹日本学生在二十一世纪将战胜中国学生,贬低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德行。姑且不管日本人贬低中国学生的动机是什么,但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深思。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

8、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