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免名解(护理专业).doc

微免名解(护理专业).doc

ID:59200297

大小:5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9-10

微免名解(护理专业).doc_第1页
微免名解(护理专业).doc_第2页
微免名解(护理专业).doc_第3页
微免名解(护理专业).doc_第4页
微免名解(护理专业).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免名解(护理专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免疫1.现代的免疫(immunity)概念指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2.淋巴细胞归巢:成熟的免疫细胞离开中枢后,经血液循环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组织的特定部位,而在淋巴细胞再循环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免疫细胞在不同组织之中的特定分布,这种现象称为淋巴细胞归巢。3.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通过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不停地在外周淋巴组织和器官之间循环周转,使得相对数量有限的特异性免疫细胞可以最大限度地识别入侵的病原体并及时对其产生应答,这种淋巴细胞在人体外周免疫系统中不同器官之间循

2、环移动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4.抗原:通常是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活化的T/B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5.抗原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基(antigenic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起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分子中真正与T/B细胞抗原受体(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通常由5~1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也可由多糖残基或核苷酸残基

3、组成。6.抗原结合价(antigenicvalence):抗原分子中能与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7.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此类抗原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时,必须依赖T细胞的辅助。8.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常规的蛋白质抗原只能诱导机体T细胞总库中万分之一至百万分之一的T细胞克隆活化。然而某些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非特异性激活2%~20%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9.佐剂:属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期预先或与抗原

4、同时注入机体时,能够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10.抗体(Ab):是由B细胞活化后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的,具有特殊折叠方式的球蛋白,为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效应分子。11.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12.中和作用:特异性抗体结合了病原体或毒素后,封闭了其与细胞受体的结合位点,阻止其对细胞的感染和破坏。13.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IgG的Fab段特异性结合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Fc段与NK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的FcγR结合,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直

5、接杀伤靶细胞。14.调理作用:IgG的Fab段特异性结合细菌的抗原表位,其Fc段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γR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15.单克隆抗体(mAb):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复合抗原上某一抗原表位的均一抗体。16.补体:是存在于人体和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一组不耐热,且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糖蛋白,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17.经典激活途径(CP):主要是由抗原-抗体复合物与C1q结合而启动的一系列级联酶促反应过程。又称经典途径或C1q途径。(参与Ⅱ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18.旁路激活途径(AP)

6、:又称替代激活途径或C3激活途径,是指由微生物或外源异物直接激活C3,在B因子、D因子和备解素的参与下,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19.甘露糖集合凝集素激活途径(MBL):又称凝集素途径,是有血浆中的甘露糖集合凝集素直接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甘露糖和N-氨基半乳糖等,进而激活MASP介导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20.细胞因子:是指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素刺激免疫细胞或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通过结合相应受体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促进造血、参与炎症发生和创伤愈合等功能,在异常情况下也会导致病理反应。2

7、1.白细胞介素(IL):最初是将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统一命名为白细胞介素。22.白细胞分化抗原:主要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23.CD分子: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分化群(CD)24.细胞黏附分子: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结合和作用的分子。25.固有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已具有的免疫,经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

8、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26.NKT细胞:是一群细胞表面既有T细胞受体,又表达NK细胞受体的淋巴细胞。27.γδT细胞:是执行非特异免疫作用的T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和皮下组织,是构成表皮内淋巴细胞和黏膜组织上皮淋巴细胞的主要成分。28.N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