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doc

实验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doc

ID:59205989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10

实验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doc_第1页
实验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doc_第2页
实验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实验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一、目的要求1.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及原理。2.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二、基本原理1.革兰氏染色的意义:革兰氏染色的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生Gram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Gramstain)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特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用G-表示。2.革兰氏染色的原理: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造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

2、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着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三、器材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2~20h斜面培养物;革兰氏染液,载玻片,显微镜等。四、操作步骤1.涂片取两块载玻片,各滴一小滴蒸馏水于玻片中央,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分别从培养14~16h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培养24h的大肠杆菌的斜面上挑

3、取少量菌苔于水滴中,混匀并涂成薄膜。载玻片要洁净无油迹;滴蒸馏水和取菌不宜过多;涂片要均匀,不宜过厚。2.干燥室温自然干燥。3.固定固定时通过火焰2~3次即可。此过程称热固定,其目的是使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胞形态,并使之牢固附着在载玻片上。热固定温度不易过高,以载玻片背面不烫手为宜,否则会改变甚至破坏细胞形态。4.初染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约1~2min,水洗。5.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1min,水洗。6.脱色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95%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刚刚不出现蓝色时为止,约20~30s,立即用水冲净酒精。7.复染用番红液染1~2min

4、,水洗。8.镜检干燥后,置油镜下观察。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以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密集的细菌,常常呈假阳性。补充:混合涂片法按上述方法,在同一玻片上,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涂片、染色、镜检进行比较。五、注意事项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可被误染为阴性菌;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2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阴性反应。六、实验报告1.绘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态图,注明放大倍数及颜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