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发展历程

试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发展历程

ID:5921680

大小:7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28

试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发展历程_第1页
试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发展历程_第2页
试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发展历程_第3页
试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发展历程_第4页
试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发展历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发展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绪论:在中国历史上,自先秦诸子以来,到汉魏的王充、刘勰,再到清代的王夫之、叶燮,许多的哲学家同时又是美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存在了大量的美学思想。除了哲学家,历代著名的诗人、画家、戏剧家、书法家等所留下的诗文理论、绘画理论、戏剧理论、书法理论、音乐理论中,也包含有丰富的美学思想,"而且往往还是美学思想史中的精品"。这些宝贵的思想遗产材料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值得现代设计师有很好地学习。其次,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等)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往往互相影响,甚至互相包含。"譬如在诗文、绘画中可以找到园林

2、建筑艺术所给予的美感或园林建筑要求的美,而园林建筑艺术又受诗歌绘画的影响,具有诗情画意。"各门艺术既具有自身的美感独特性,又在审美观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和相通之处。这个特点使设计师可以在传统工艺产品的范围之外更加广泛地接触到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实质。第三,美学的理论形式之外,在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大量工艺产品之中,也体现出了丰富的美学思想。虽然自先秦诸子以来,造物的工艺就一直被归于"形而下"的范畴,但从先辈能工巧匠的高度技巧之中仍然表现出了他们的艺术构思和美的理想,正如马克思所说,他们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古人强调"技进乎道",从实际操作的高超技艺中

3、可以归结出美的规律"道"。技艺的神化,进乎道,亦出乎道,道是技的立足根本,技是道的外在表现和激发因素。这种道与技的辨证关系,应该为现代设计师所把握。充分了解了以上特点,我们作为现代设计师就可以明白,中国美学的发展史,能够带给我们丰富的美学思想、多元的传统文化和对工艺、设计、美的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并能够提供给我们许多资料和新的启发。这对把从理论上进行的设计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及对实际工作中创作思想的激发都是大有裨益的。关键词:书画美学审美思想先秦魏晋南北朝先秦是中国古代社会最激烈的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审美文化最为活跃的开创时期。一方面摆脱原始巫术宗

4、教的种种观念传统,另一方面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宣扬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先秦儒家的审美观念最突出的是“中和”准则。古人言“善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解释,即指出了儒家的“中和”审美观,也导致了儒家“中和”审美观。孔子,儒家的开山祖师,以和为贵,要求文质彬彬尽美尽善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孟子荀子等在评价美丑时,同样也表现出孔子的“中和”的美学批评尺度。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

5、子。"这里固然是讲一个人的修养问题,"质"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文"指人的文饰。但将孔子这个命题扩展到审美领域中,"文"和"质"的统一,也就是"美"和"善"的统一。儒家美学这个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以至传统文化体系中影响很大。历代的美学家、艺术家在处理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多数人都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反对"质胜文"和"文胜质"这两种偏向。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书画、戏剧、建筑、工艺产品)很少能发现文质不符的例子,艺术家们用一种十分含蓄而又优雅的手法将"文"和"质"融汇到一起。根据这种"美善统一"的观点,儒家美学建立了自己对艺术的审美标准。《

6、论语》记载: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族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儒家的审美标准。这个审美标准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和"。孔子倡导的"和"的美学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很多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都是以这个"和"字为核心的。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致力于"以整体为美"的创作,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作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两汉时期在汉代绘画中,与前代绘画艺术承传有密切联系者是壁画,而更富有艺术创造性和时代代表性,且数量众多的绘画

7、艺术样式是画像石、画像砖。两汉的画像石、画像砖,全国各地发现数千之多,而主要地区是在山东南部西部、河南南阳和四川岷江流域,另外,河北、安徽、江苏北部都有所发现,这与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密切关系。这些地区在汉代都是工商业最发达的富庶之区,上层社会的统治者以及许多富商巨贾大多聚集在这里,所以修造坟墓多,规模大,遗物丰富。两汉时期奖励耕战,认为“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对于宫室建筑等都有一定的限制,如诸侯之墙不得施丹青之彩等。但是,随着分封割据局面出现,诸侯王仍然大肆营建宫室。如鲁恭王刘余“好宫室、台榭、苑囿、狗马”,造灵光殿,图画天地、山海、神灵〔

8、1〕。广川惠王刘去更是荒淫暴虐,宫室房舍藻绘彩画。《汉书》说他“师受易,论语、孝经皆通,好文辞、方技、博弈、倡优。其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