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结构.docx

地下建筑结构.docx

ID:59217538

大小:268.94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9-09

地下建筑结构.docx_第1页
地下建筑结构.docx_第2页
地下建筑结构.docx_第3页
地下建筑结构.docx_第4页
地下建筑结构.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下建筑结构.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班级:土1205-1班学号:姓名:薛宇飞指导教师:高新强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5-12-20一工程概况1.1工程地质某城市一区间隧道工程,位于城市主干道下方,埋深h=10m,从上到下地层情况为:(1)杂填土:天然容重18.2kN/m3,粘聚力3.5kPa,内摩擦角12°,层厚2m;(2)砾砂夹粉质粘土:褐色、灰褐色、黄褐色,中密~密实,饱和。含大于2mm颗粒占总重的35~45%,钻探过程中所见最大粒径80mm,粉质粘土含量在23%以上,天然容重19.4kN/m3,饱和容重21.6kN/m3,粘聚力33.5k

2、Pa,内摩擦角18.5°。该层分布连续,层厚5m;(3)粉质粘土:灰褐色,质软、饱和,局部夹砾砂混粒,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粘粒含量6%。含大于4mm颗粒占总重的35~45%,最大粒径80mm。该层层厚5m。该层饱和容重22.4kN/m3,平均粘聚力39.8kPa,内摩擦角17.8°。(4)含粘性土薄夹层圆砾:浅黄色、黄褐色,中密~密实,湿~饱和,混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粘粒含量9%。含大于2mm颗粒占总重的35~45%,最大粒径80mm。该层分布连续,层厚8m。该层饱和容重23.8kN/m3,平均粘聚力29.8kPa,内摩擦角24.8°。(5)

3、风化花岗岩:(4)层以下12m均为风化花岗岩,中等风化状态。1.2水文地质特征本区段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雨季丰水期的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3.0m,冬季枯水期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4m。1.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图图1-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图二.结构图2-1隧道结构尺寸图(mm)2.1结构介绍1、本结构为北京地铁十四号线平乐园站-九龙山路站区间区间结构。2、主要支护参数:(1)超前支护:∅42超前小导管,壁厚3.25mm,长2.5m,环向间距300mm,纵向间距1m,设于拱部。注浆浆液根据地层情况确定。(2)喷混凝土:C25早强混凝土,厚350mm

4、。(3)钢筋网:设∅6.5双层钢筋网,网格间距150×150mm。(4)格栅钢架:钢架纵向间距为0.5m/榀。(5)二次衬砌:C40防水钢筋混凝土,抗渗标号P10,厚650mm。3、初期支护施工时预埋∅42钢管,长800mm,环向间距:起拱线以上为2m边墙为3m,纵向间距3m,梅花型布置,初支闭合成环一定长度后,即对初支背后压注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为0.5MPa。4、二衬在模筑时预埋∅42钢管,长800mm,环向间距为3m(起拱线以上布3~5个孔),纵向间距5m,梅花形布设。对二衬背后回填注浆,注浆压力要控制适当,一般不大于0.2MPa。5、二衬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5、迎水侧40mm,背水侧30mm。6、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并根据其反馈信息对支护参数进行调整。7、本断面建议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三设计内容3.1隧道深浅埋确定由工程地质情况可知,该区间隧道,位于城市主干道下方,埋深h=10m。隧道覆盖层及周围岩层从上到下情况依次为:杂填土,层厚2m;砾砂夹粉质粘土,该层分布连续,层厚5m;粉质粘土,层厚5m;含粘性土薄夹层圆砾,该层分布连续,层厚8m;风化花岗岩,含粘性土薄夹层圆砾层以下12m均为风化花岗岩,中等风化状态。隧道埋深为10m,大多处在含粘性土薄夹层圆砾层中,围岩完整程度和坚硬程度较差。根据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6、,可以判定该区间隧道所处围岩级别为Ⅴ级。根据隧道施工设计图纸可知,开挖坑道宽度B=13m。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可知,等效荷载高度值为: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可知,隧道等效荷载高度值。所以该区间隧道为超浅埋隧道,隧道处于城市主干道以下,地面基本水平,故隧道衬砌结构所受荷载具有对称性。对该隧道结构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3.2荷载1、结构荷载种类永久荷载:结构自重、地层压力可变荷载:车辆荷载偶然作用:地震力(1)结构自重由ANSYS软件自动计算(2)地面超载竖向力:在道路下方的浅埋暗挖隧道,地面荷载可按10KPa的

7、均布荷载取值,并不计冲击力的影响。取每延米.(3)地层压力根据工程地质情况,从上到下依次为:(1)杂填土:天然容重18.2kN/m3,层厚2m;(2)砾砂夹粉质粘土:天然容重19.4kN/m3,饱和容重21.6kN/m3,层厚5m;(3)粉质粘土:饱和容重22.4kN/m3,层厚5m;(4)含粘性土薄夹层圆砾:饱和容重23.8kN/m3,层厚8m;(5)风化花岗岩:(4)层以下12m均为风化花岗岩,中等风化状态。根据水文地质特征,本区段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雨季丰水期的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3.0m,冬季枯水期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4m。围岩压力计算选择地

8、下水的不利情况,即按雨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