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总结.docx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总结.docx

ID:59250965

大小:2.03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9-08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细胞膜与物质的穿膜运输细胞膜(cellmembrane)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plasmamembrane),维持细胞特有的内环境。除质膜外,细胞内还有各种膜性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各种膜泡等称为细胞内的膜系统。质膜和细胞内膜系统总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电子显微镜下,生物膜呈“两暗夹一明”的形态结构,又称为单位膜(unitmembrane)。第一节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与生物学特性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一)膜脂构成细胞膜的结构骨架细胞膜上的脂类称为膜脂(membranelipid),它是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形成膜

2、的基本骨架。主要有三种类型:磷脂(phospholipid);胆固醇(cholesterol);糖脂(glycolipid)1.磷脂磷脂分子:分子中含有磷酸基团,占膜脂的50%以上。分子末端亲水基团和磷酸基团共同形成了亲水的头部,脂肪酸链是疏水的无极性称疏水尾。为双亲性分子或兼性分子。(1)甘油磷脂的化学结构磷酸基团可分别与胆碱、乙醇胺、丝氨酸或肌醇结合,形成亲水的头部。两条长短不一的脂肪酸链构成疏水的尾部,通常为14~24个碳原子组成,一条烃链不含双键(饱和链),另一烃链含有一个或几个顺式排列的双键(不饱和链),形成一个约30°角的弯曲。(2).鞘磷脂的化学结构非

3、极性尾部基团(疏水);极性头部基团(亲水)鞘磷脂以鞘氨醇代替甘油,长链的不饱和脂肪酸结合在鞘氨醇的氨基上,分子末端的一个羟基与胆碱磷酸结合。鞘磷脂及其代谢产物神经酰胺、鞘氨醇及1-磷酸鞘氨醇参与各种细胞活动,如细胞分化、凋亡和增殖等。2.胆固醇结构:双亲性分子,极性头部为羟基,非极性疏水结构为固醇环和烃链。定位:分布在膜中的磷脂分子之间。极性羟基紧靠磷脂的极性头部,固醇环固定在磷脂分子邻近头部的烃链上,疏水的烃链尾部埋在脂双层的中央。功能:调节膜的流动性,增强膜的稳定性。3.糖脂定位:均位于质膜非胞质面单层,糖基暴露于细胞表面。组成:由脂类和寡糖构成。细菌和植物细胞

4、的糖脂几乎都是甘油磷脂的衍生物;动物细胞质膜的糖脂几乎都是鞘氨醇的衍生物。结构:双亲性分子,极性头由一个或几个糖残基构成,疏水尾部为脂肪酸链或鞘氨醇衍生的烃链。功能:作为某些分子的受体,与细胞识别及信号转导相关。⑴半乳糖脑苷脂是一种最简单的糖脂,头部极性基团仅有一个半乳糖,是髓鞘中的主要糖脂。(2).神经节苷脂极性头部除含有半乳糖和葡萄糖外,还含有一个或几个唾液酸残基,神经细胞膜中含量丰富。膜脂可能的存在形式:1).形成球状分子团(micelle),把尾部包藏在里面。2).形成双分子层(bilayer),把疏水的尾部夹在头部的中间,其游离端往往能自动闭合,形成自我封

5、闭的脂质体(liposome)。脂双层的特点:A.构成分隔两个水溶液环境的屏障,保障细胞内环境的稳定。B.自然状态下是粘滞的二维流体,影响特殊膜蛋白的活性,与膜的许多重要功能有关。C.受到损伤时能自动封闭。脂质体的应用:A.用于膜功能的研究。B.作为DNA或体内药物的运载体,用于基因转移或治疗某些遗传性代谢病。(二)膜蛋白以多种方式与脂双分子层结合1.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载体蛋白—胞内外的物质运输连接蛋白—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受体蛋白—信号转导各种酶类—相关的代谢反应2.膜蛋白含量膜蛋白约占膜含量的40%~50%。在不同细胞中膜蛋白的种类及含量有很大差异,有

6、的含量不到25%,有的达到75%。膜的功能越复杂,其中的蛋白质含量越多。3.膜蛋白的基本类型根据膜蛋白与脂双层结合的不同方式,膜蛋白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膜内在蛋白(intrinsicprotein)膜外在蛋白(extrinsicprotein)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protein)⑴膜内在蛋白(整合膜蛋白)l占膜蛋白总量的70~80%。l主体部分多以α螺旋构象穿过脂双层,又称穿膜蛋白(transmembraneprotein),可单次跨膜、多次跨膜或多亚基跨膜。l穿膜蛋白与膜结合紧密,需用去垢剂处理才能分离。⑵膜外在蛋白l占膜蛋白总量的20~30%。

7、l位于脂双层的内、外表面,通过非共价键间接与膜结合,又称外周蛋白(peripheralprotein)。l外周蛋白与膜结合较弱,较易从膜上分离。⑶脂锚定蛋白l位于膜的两侧,通过共价键与脂双层内的脂分子结合,又称脂连接蛋白(lipid-linkedprotein)。l脂锚定蛋白以两种方式与脂类分子共价结合:A、B、C.穿膜蛋白,以一次或多次穿膜的α螺旋和β筒形式;D.位于胞质侧,通过暴露于蛋白质表面的α螺旋的疏水面与胞质面脂单层相互作用而与膜结合;E.位于胞质侧的脂锚定蛋白,以共价键直接与胞质面脂单层中的脂肪酸链结合。F.位于质膜外表面的脂锚定蛋白GPI;G、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