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南大学0027文艺美学大作业答案.doc

2016年西南大学0027文艺美学大作业答案.doc

ID:59259831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08

2016年西南大学0027文艺美学大作业答案.doc_第1页
2016年西南大学0027文艺美学大作业答案.doc_第2页
2016年西南大学0027文艺美学大作业答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6年西南大学0027文艺美学大作业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学号:姓名:2016年6月课程名称【编号】:文艺美学【0027】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答题不需复制题目,写明题目编号,按题目顺序答题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C5、B6、C7、B8、A9、D10、A二、解释题1、现代主义:西方19世纪中叶以来许多与传统文艺创作方式不同的现代创作理念的总称。它的思想基础是非理性主义与感性主义,它反对传统的真实反映论,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2、典型:是指在同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或景象。3、文学风格:作家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独特个性。文学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

2、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4、知人论世: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出自《孟子·万章下》,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三、问答题1、答:(1)读者接受是一种渐进性的活动;(2)读者接受是一种再创造性的活动;(3)读者接受是一种特殊的主体性精神活动。2、答: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情意性、音乐性、丰富性以及独创性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有共性也有个性,文学的本质和功能是其形成的基础共性。审美功能、个性表现等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以上五性的个性成因。3、答: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是“情”与“景”境

3、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诗人之意境、诗歌之意境和读者之意境。这三种意境应当是统一的,但事实上并不统一。4、答:崇高美又称壮美,是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时,主客体间所呈现出来的冲突的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5、答:马克思把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即人的精神活动分为四种:一是以理论的方式,例着社会存在或者说审美场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二种是以宗教的方式掌握世界的方式,如宗教和巫术活动;第三种是以实

4、践-精神方式掌握世界,如道德意识和伦理观念性活动等;第四种是以艺术的方式,如文学艺术活动等。总之,文学活动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有方式之一,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活动。四、答:美的本质问题已经困扰了哲人们几千年,从柏拉图提出千古疑问“美是什么”开始,无数的哲学家、美学家前赴后继地提出了无数的关于美的定义,这些定义至今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古希腊哲学对美的理解,柏拉图的美学与其哲学一样是基于理念论的,一种是外在的的理念(存在)是美的具体事物(感性存在)之所以美的惟一和根本原因。肯定和谐是美,它往往是直观的让人们很容易接受,那也可能只能是暂短的,经不起时间及患难的考验。一些美学家已经开始放弃寻找美的本质,

5、于是,人们至今没有找到美的本质。美是能够引起人们愉悦、舒畅、振奋或使人感到和谐、圆满、轻松、快慰、满足或让人产生爱(或类似爱)的情感、欣赏享受感、心旷神怡感或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属性。自然美、社会美、自然美与社会美合起来即什么是美,包络太多,不可能用统一的、准确的形态标准概念为其定义。但是,具体到某件事、某个物,或人,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可以根据绝大多数人的基本统一的认识,对其定义予以准确表述。所以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在于劳动,或者说是一种“人化的自然.美是人的主体性,事物的客体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这其实也并不难理一块石头,一堆泥土本身并不美,但经过艺术家

6、们的加工制作,雕塑成精美的艺术品——塑像,就很美了。美的发展大概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00—1919年.这是古典美学受到普遍怀疑、深入批判,趋向瓦解的时期.的艺术结晶。在这一时期中,随着封建王朝的土崩瓦解,随着数千年正统的儒家思想受到猛烈的批判,古典和谐的美的理想慢慢摘下了它往日金光闪闪的王冠,并由中国人逐步趋同的审美取向轰轰烈烈地加冕在崇高美学理想的头上。第二阶段:1920—1949年.这是20世纪中国崇高美学的前期.其主要特色是强调审美中的悲与苦、血与火、牺牲与追求,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悲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人沉浸在一种悲伤、悲怆、悲壮的情感巨澜中.它的情感认同,审美取向和

7、新的理论思考都离不开这个“悲”字。第三阶段:1950—1979年.这是崇高美学思想的后期.其主要特色是强调艰苦斗争后的胜利,英勇献身中的伟大,这是审美追求凝结为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英雄形象.我们可以把这个时期称为英雄期.在这个时期中,美和审美都洋溢着一种骄傲、乐观的基调;第四阶段:1979—世纪末.这是崇高美学思想回落或螺旋上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更高层次的“和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审美意识。这种远远不同于古典和谐的新的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