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地理单元评估检测(二).doc

2016届高三地理单元评估检测(二).doc

ID:59260666

大小:71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9-08

2016届高三地理单元评估检测(二).doc_第1页
2016届高三地理单元评估检测(二).doc_第2页
2016届高三地理单元评估检测(二).doc_第3页
2016届高三地理单元评估检测(二).doc_第4页
2016届高三地理单元评估检测(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三地理单元评估检测(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评估检测(二)自然地理 第二章(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5·黄山模拟)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1、2题。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2、 )A.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减弱了地面辐射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解析】1选B,2选A。第1题,地膜覆盖类似温室效应,允许太阳光透射,将热量保存在地面附近,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补偿给地面,从而有效提高地温。第2题,地膜可以反射部分太阳辐射,能增加光效;也允许太阳光透射,会增加地温;地面辐射的强弱取决于地温的高

3、低;夏季不需要增加地温。故选A。3.(2015·淄博模拟)下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气压(百帕)a601b612c1015d1000   A.若为冬季,则c处是陆地,d处是海洋B.若为城郊环流,则c处是城市,d处是郊区C.若为夜晚,则c处是山谷,d处是山脊D.若为白天,则c处是陆地,d处是海洋【解析】选A。根据表格中的气压值分析,近地面,c比d气压高,所以图示四点是逆时针方向的热力环流。若为冬季,则c处是陆地,d处是海洋,A对。若为城郊环流,则c

4、处是郊区,d处是城市。B错。若为夜晚,则c处是山脊,d处是山谷,C错。若为白天,则c处是海洋,d处是陆地,D错。  (2015·沈阳模拟)读图,回答4、5题。4.如果Y轴表示海拔,X轴为水平距离,曲线1、2分别表示某地高空和近地面的等压面,则图示地理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气温:a>b>cB.气压:ab>c5.如果Y轴表示数值的正向变化,X轴表示时间,曲线1表示该地空气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2表示该地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则下列天气现象可能符合图示

5、信息的是(  )A.狂风暴雨B.秋高气爽C.阴雨连绵D.沙尘肆虐【解析】4选C,5选A。第4题,b处等压线向下凹,说明该处气压低,气温高,对应高空中f点形成高压;ac两处等压线向上凸出,说明该地区气压高,气温低,对应高空中eg两处形成低压。b处为上升气流,易形成阴雨天气,c处为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高空中气流从f流向g。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空气湿度先增加后减小,说明该天气系统过境形成降水;图中该天气系统过境时,中心为低气压,故应该为台风,会形成狂风暴雨。  (2013·安徽文综)下图为1959~2009

6、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6、7题。6.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7.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解析】6选D,7选B。第6题,从纬度方向看,2000~2009年1月0℃等温线位置比1959~1969年明显北移;从垂直方向看,2000~2009年1月0℃等温线海拔

7、比1959~1969年明显升高。第7题,可按照下列思路进行分析: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APEC会议于2014年11月5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下图为圣地亚哥(33°26′S,70°40′W)、海参崴(43°10′N,131°50′E)、巴厘岛(8°S,107°E)、北京(40°N,116°E)四个举办过APEC会议的地区气候资料,读图完成8、9题。8.四地区中最可能表示北京的是(  )A.①B.②C.③D.④9.造成③地区日平均日照时数5月和7月差异的主要因

8、素是(  )A.太阳高度B.白昼长度C.天气状况D.地面反射率【解析】8选A,9选C。该题组以气候统计数据资料为背景,综合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农业类型判断、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等。第8题,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四图中①较为符合。第9题,③地区5月雨季未到,晴天较多,故日平均日照时数较长,而7月为雨季,降水多,导致日平均日照时数较短,5月和7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相差不大。  (2015·衡阳模拟)下图为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