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doc

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doc

ID:59265200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08

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doc_第1页
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doc_第2页
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doc_第3页
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doc_第4页
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特点及对教学的启示吉林省通化市教育学院赵丽欣邮编:2010年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以下简称试卷)总的来看自然地理(52分)与人文地理(58分)大致相当,在题型上有所变化:增加了选作题、出现了开放性试题;与往年相比,特别是地理试题选择题部分,难度要明显高于2009年的全国2卷与宁夏卷,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总体上,今年的地理高考试题有如下特点:特点一:高考试题不在乎覆盖面,而是要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启示一:教学中要梳理学科探究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选择题9-11题中死海再一次出现,以及地理学科非常经典的地球运动部分没有题,这都再一次印

2、证了高考试题不在乎覆盖面,区域地理也绝不是轮流坐庄,传统的考题一般比较直接地考查教材知识点,而今年的地理试题则运用多种设问的形式和角度,紧紧围绕考纲中提出的四项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设问,尤其是对学生从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提高了,如选择题的4题,学生要仅靠学习的教材中的知识是无法作答的,必须从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2000年起开始控制人口增长”,才能推论2000年以前出生的人口最多,这些人口要18年后才能全部成为劳动力所以2019年人

3、口负担最轻,同理这些人要65年后全部成为老年人,所以2066年人口负担最重,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既是高考的要求,同时这四项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四项能力结合起来既是学生答卷过程,实质上也反映了地理学科的探究过程。如第36题,第⑴问“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考察虽然是“地形分布”但绝不是简单的“是什么”的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需要学生首先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MN一线的等雪期线的分布状况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东北地区的地形区分布,进而“论证

4、和探讨地理问题”――分析地形与等雪期线分布之间的关系,最后“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把二者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我们在教学中没必要去猜测今年会考哪些区域,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学科综合探究能力的培养上,在组织探究式教学时,对于“探究情境怎样设置、探究问题怎样呈现、探究过程怎样进行”这样的问题,试卷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教学中我们完全可我们都可参考试卷中的探究思路,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种形式的地理信息,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与我们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之间建立联系,让学

5、生在我们为他们构建的探究情境中“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自主地探究。特点二:试题设计的导向性明确,紧扣考试大纲的目标与能力要求启示二:以考纲与课程标准为指导,做到知识点与知识结构的结合、微观与宏观的结合考试大纲中知识要求与能力要求非常明确,考试说明已经给出了命题范围、命题方式及设问方法。教学中要深入研读考纲,帮助学生熟悉地理高考试题的考查要求和答题规范。而课程标准是引领教材编写、高考命题、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高考考纲基本上是依据课程标准而定的,课熟知课标有利于我们从更加宏观的视角来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学习内容如自然地理的影响因素,人文地理的区位因素

6、,系统地梳理整合,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或框架,确保学生在考试中作答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而读课标不仅仅要读课时目标,我认为研读课标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熟悉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新课程标准设计的依据,熟知这些理念能让我们从学科高度理解新课程,让我们对新课程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能深刻了解“为什么”。2、研读课程目标,从整体上把握高中新课程,提高教材的总体驾驭能力。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往往特别重视对知识点的整理与挖掘,而忽视对教材的宏观驾驭,这样我们的教学极易陷入细节之中,而缺乏对教材的整体审视,教学容易面面俱到而重点不突出。而加强对课程

7、目标的研究就可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3、、研读课时目标,把握教材知识的呈现角度,提高对教材的组织能力。⑴根据课时目标确定教材收放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正文部分篇幅小,内容简短,有的甚至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都是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比较大,许多老师担心遗漏知识点,教学盲目地根据自己的经验作新老教材的加法、多种版本的加法,从而导致课时不足、学生负担反而加重。但由于新教材的案例与活动较多,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如果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