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先生赛先生.docx

德先生赛先生.docx

ID:59272035

大小:56.7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0-31

德先生赛先生.docx_第1页
德先生赛先生.docx_第2页
德先生赛先生.docx_第3页
德先生赛先生.docx_第4页
德先生赛先生.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先生赛先生.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历史教案总共页课题德先生与赛先生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10月日第1课时(共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陈独秀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思想武器——民主与科学;新道德旧道德;白话文;《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鲁迅与白话小说。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认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注重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和评价历史现象。分组学导,加强学生合作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

2、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探索;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在了解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的事迹过程中,感受他们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教学重点陈独秀与《青年杂志》主要教法讲述法、归纳法探究法教学难点民主与科学、新道德与旧道德、新文学与旧文学主要学法根据史料和历史图画想象描述历史场景。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第8课“德先生”与“赛先生”一、敬告青年1、背景2、过程创办人:代表:标志:刊物:口号:运动中心:二、德先生与赛先生三、新道德新文学:四、新文化运动影响教学目标达成度

3、归因分析及目标矫正措施总第页时间教学环节教师组织教学学生活动阶段目标及教学意图2分5一导入新课二教授新课:(一)敬告青年(新文化运动原因)导入:自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就不断地进行抗争与探索.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以及辛亥革命,都没能使中国彻底摆脱封建落后,备受列强欺凌的困境.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黑暗的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他们积极学习和引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思想,请来"德先生"和"赛先生",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二教授新课:学习目标解说本课三个标题之间的关系(一)敬告青年(

4、新文化运动原因)【过渡】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延续,是反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后来的五四运动起到了宣传作用。我们知道一个时间的发生都有起因,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1、原因【出示图片】Ppt展示袁世凯穿起祭祀服在北京天坛祭天思考:为什么袁世凯要祭孔?祭孔的目的又是什么?【出示图片】ppt展示陈独秀和《青年杂志》《新青年图片》介绍新文化运动的创办人和标志【学生阅读】归纳学生思考回忆创设环境学生观看学生观看学生阅读回答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导入新课回忆旧知识引出本课

5、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二)新文化运动内容课文第二段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运动中心以及主要代表人物?(二)新文化运动内容【出示幻灯片】新文化运动内容总第页时间教学环节教师组织教学学生活动阶段目标及教学意图1510105德先生与赛先生新道德、新文学Ppt展示蔡元培、北京大学红楼、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第二次毕业生与老师在北大办公处门前合影、《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照片。引发问题: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呢?为什么发生变化?德先生与赛先生【出示图片】问题:为什么要称先生呢?问题:阅读课文德先生与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教师讲述并结合ppt展

6、示民主与科学的含义来源)(三)、新道德、新文学1、新道德【出示图片】ppt展示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材料【出示图片】Ppt展示1920年北大第一次招收三名女生思考:为什么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2、新文学【出示图片】ppt展示李白的《忆秦娥》和胡适的《乐观》问题思考:这种白话文有什么好处呢?鲁迅《狂人日记》以及鲁迅《狂人日记》书影材料Ppt展示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学生观看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学生观看听讲学生思考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观看思考归纳并回答学生观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是学生能够理

7、解民主与科学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史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反对旧道德明白新文化运动对我国的影响以及其进步性培养学生史料(四)、评价新文化运动三课堂总结四.课后练习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四)、评价新文化运动提问:评价新文化运动?三课堂总结四课后练习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观看学生观看阅读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学生听讲对比的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课堂练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