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插班生在班级里稳下来.doc

让插班生在班级里稳下来.doc

ID:59320852

大小:1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05

让插班生在班级里稳下来.doc_第1页
让插班生在班级里稳下来.doc_第2页
让插班生在班级里稳下来.doc_第3页
让插班生在班级里稳下来.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插班生在班级里稳下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插班生在班级里“稳”下来涡阳县闸北学区赵庄小学卢永近年来,随着我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每个学期都会有一些学生转入我校。学生转入我校插班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不适应原来的学校或班级想换个新环境,有的是因为父母不再外出务工,不得不从外地转回来,还有的是我校周边一些学校撤并,学生分散到我校。这些学生插入到不同的班级,他们面对着一个全新的环境,没有一个熟悉的朋友,不熟悉周围的一切,自然而然就会显得沉默寡言。因此,这时候的孩子内心往往会受到本能的控制,对周围的一切都存在戒备心理,这就是一种很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了。这种心理障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疏导,可能会

2、使插班生逐渐变得郁郁寡欢,成绩也会逐渐下降。因而,让插班生很快融入进一个新的班集体并且在这个班级中“稳”下来,是老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我们该怎样让插班生在班级里“稳”下来呢?下面先看一个实例。上学期我们班级又转来了一名男生---李志伟。该生进入班级之后,极少与人沟通,之后的每一天他的名字总被当天的值日班长点名批评,无论家庭作业,还是课间操、早读、上课、下课,项项“黑名单”上都少不了他。私下找他聊天,他总是沉默不语。批评效果更不好,表扬也不行。几次打电话给家长问孩子原来情况,问家庭情况,而后说明本校、本班的要求。可几次家长总是说太忙了,无暇照顾孩子

3、。最后实在不见啥效果,只好让家长来面对面谈。通过进一步沟通,我了解到爸爸工作忙,妈妈又做生意,孩子是让别人代管的。渐渐地,孩子的性格也逐渐变得懒惰、内向。从家长的点滴言行中,我感受到了家长对孩子深深的爱,但是不得要领。所以,我对家长提出了要求:“尽量多陪孩子,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多想办法!”家长答应了。我又对孩子提出两点孩子能够做得到的要求:“第一条就是每天没事就读书,这样既发展了自己的爱好,又医治自己的浮躁。班级的图书角,会给你提供充足的保障。”第二条要求:“要学会遵守纪律。”接着问他:“我知道一下子做好很难很难,可以允许你有时候管不住自己,但是希望每个

4、星期批评的次数越来越少,这样应该能做到吧!”孩子用力点了点头。与此同时,我又进行位置调整,让李志伟坐到比较活波的学生中间,并悄悄地找来班级中的活跃分子,让他们平时主动和李志伟打招呼,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带李志伟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尽快熟悉校园环境,同时感受校园浓浓的书香味。后来,我又让他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李志伟的变化就更大了,和同学的关系也渐渐融洽了。接下来的时间,李志伟渐渐从“黑名单”上消失了,身边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综上案例,对于插班生的做法,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举行仪式,夸夸新生。   插班的学生能否被现在班级学生所接纳,第一印象很重要,为

5、此,每当听到我班要进新学生,我总会先弄清该生转学的原因,、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然后安排合适的时间让其跟同学们见面。当插班生出现在教室门口时,我会热情地迎上去把他带入教室,向同学们做别开生面的介绍。主要是介绍他的姓名、夸夸他的优点,甚至可以适当夸大一些。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插班生既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又充满了自信。  二、巧妙安排“同桌的你”。   对于插班生的座位安排,不少班主任通常是先安排一个临时座位,等过一段时间,学生适应了再作调整。这种做法简单,但却不科学。因为,临时的座位通常会在教室的前面或者后面,有时还会有单座的可能性,这对于刚

6、来到新环境的学生,无疑有一种“孤独”、“被边缘化”的感觉。因此,我会把插班生插入到班级里比较活跃且成绩不错的学生中间,让他们帮助插班生更快地熟悉班级生活。等插班的学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同桌的你”,在征求同学意见的基础上再作调整。   三、创造机会,让插班生崭露头角。 结合之前对于插班生的了解,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有意识的为每个插班生提供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公众活动中崭露头角。通过参与活动不仅可以培养插班生的能力,而且能增进他们与同学之间的友谊,让他们很自然地融入到班级体中。四、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学生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

7、“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及时与家长分享,共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插班生做了好事,有了进步,班主任要及时向家长报喜,让家长产生一种积极情绪,愿意重新审视自己的孩子,从而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每天给家长发一条报喜信息,对插班生“评一评”,“赞一赞”这样给孩子“尝甜头”,通过家庭和学校的鼓励和表扬,孩子会更加努力地不断要求进步。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转入到一个新的学校也是对其进行教育的良好时机。只要我们多给插班生一些关爱,他们很快就能在我们的班级里“稳”下来,就能够和其他同学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