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德育教育.doc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德育教育.doc

ID:59326175

大小:7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04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德育教育.doc_第1页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德育教育.doc_第2页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德育教育.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德育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德育教育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根据初中生的年龄、思想和心理特征,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尝试提出了初中生物课堂开展德育教育的新模式。关键词:新课标生物德育教育课程资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根据初中生的年龄、思想和心理特征,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尝试提出了初中生物课堂开展德育教育的新模式—————创建情境式的“德育环境”,全面渗透“德育内容”,注意挖掘教材的德育要素,科学地、生动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博爱宽容的完善人格,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

2、态度,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及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简要分析如下:一、激发学生情感,创建“情境式”德育环境从本质上讲,德育就是做人的工作,升华人的情感。因此,针对中学生情感丰富的特点,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真正地感动,在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例如在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事迹时,笔者通过创设情境,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笔者讲了一段小故事:袁隆平凭借过人的胆识研究杂交水稻,杂交水稻只能种植一代,每年必须

3、购种,而原种只掌握在袁隆平的水稻研究所里。因此,有人曾对袁隆平教授说:“只要你带几粒原种去美国,立刻就会成为亿万富翁。”而此时袁隆平坚决地回答:“如果外传,就会使我国的原种资源流失。中国有十几亿人口,粮食问题的解决尤为重要,再说我是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价值在中国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听了这段话,学生们情绪激昂,议论纷纷。从他们的表情中笔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二、挖掘课程资源,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学科德育必须以学科教学的知识内容为载体,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不是在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额外添加的,更不

4、是喊口号和牵强附会式的枯燥说教。德育内容是蕴含在朴素的生物学原理之中的。新教材中寓有大量的德育因素,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适时、时时的贯穿渗透于平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和激励,完善他们健全的人格,实现“德智并育”的目标。第一,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生物学科中涉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自然界,生物的体色与体型表现出与生存环境协调一致的现象随处可见。这样的奇特现象令很多成年人都困惑不解,甚至产生迷信思想,更何况那些涉世未深的中学生。三、中学生物教

5、师要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学生解开这些谜团,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免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和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第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教材中介绍的我国生物学发展史、生物学成就和生物科学家的事迹,(如:1965年,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1992年我国成功地研制了乙肝疫苗并投放市场;1993年研制出了两系法杂交水稻;1995年抗虫基因棉培育成功;1997年,成功培育出了乳汁中含有治疗血友病药物蛋白的转基因羊;2001年,参与了“人类基因组

6、计划”绘制人类基因图谱等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从而树立起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远大理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培养学生环保、可持续发展意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规模空前扩大,环境问题已是目前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环境保护要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做起。初中生物新教材十分注意渗透环保教育。四、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体验到只重视过渡的开发利用而忽视环保、可持续发展,是目光短浅、无知的危险的表现,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

7、、使命感,启发引导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观。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实践参与型”德育过程新课标十分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有情感、有思想、有各种意志品质的人,他们觉得自己成为“大人”了,不愿意总是去被动地接受老师提出的条条框框。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变填鸭式为疏导式,要想方设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德育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人只有在感到自己是独立的主体时,他才会感到自己的责任和权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