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整理的答案.doc

教育心理学整理的答案.doc

ID:59372076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1-27

教育心理学整理的答案.doc_第1页
教育心理学整理的答案.doc_第2页
教育心理学整理的答案.doc_第3页
教育心理学整理的答案.doc_第4页
教育心理学整理的答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整理的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的认知发展一、名词解释1、认知发展:指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2、客体永久性(存在于感知运动阶段0-2岁):指儿童对物体是可以分离的、永久存在的观点的一种理解。3、自我中心性:(存在于前运算阶段2-7岁中):即儿童倾向于用他们自己的观点来看世界和别人的经验。4、去中心化:(存在于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是指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思维时,不再只凭知觉所见的片面事实去做判断。5、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维果斯

2、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二、简答或论述1、(简答)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包括那几个阶段?(名称、年龄范围、特点)(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靠感知与动作进行思维,不具备心理运算能力,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不能具有守恒概念,以自我为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

3、算;思维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具备分类的能力。(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它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行推理。思维方式上三个特征:①假设演绎推理②命题推理③组合推理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述题用到)①教育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当新知识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一致时,教师应该及时引导他们扩展知识结构或者帮他们建立新的图式以顺应新知识的要求,这样才既能增进学生的知识又能促进他们认知的发展。②教学内容应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智力的塑造是有条件的,它必须遵循智力发

4、展的阶段来设计课程。教学既不应该滞后儿童的发展阶段,也不能超越儿童的发展阶段去拔苗助长。③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比如,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时,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表面地问学生“你知道吗?”“说说你的结果”。而应进一步提出“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思路”等类似的问题。第三章学生个性、社会性和道德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是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综合性回答。2、心理理论:是个

5、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的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专业.专注..word格式,二、简答或论述1、(简答)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八阶段:(基本危机,获得品质)①婴儿前期(0~1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会形成“希望”的品质。②婴儿后期(1~3岁):自主对害羞与怀疑,会形成“意志”的品质③幼儿期(3~6岁):主动对内疚,形成“目的”品质。④童年期(6~12岁):勤奋对自卑,形成“能力”的品质。⑤青少年期(12~20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形成“忠诚”的品质。⑥成年早期(20~25岁):亲密对孤独,形成“爱”的品质。⑦成年中期

6、(25~65岁):繁殖对停滞。形成“关心”的品质。⑧成年晚期/老年期(65岁~死亡):自我整合对失望。形成“智慧”的品质。2、埃里克森个性发展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述题)(1)学前儿童的教师应鼓励孩子的主动性。多给儿童创造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确保每一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并且能够容忍孩子的意外错误。(2)小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勤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首先确保学生们有机会设立目标并为之奋斗,并且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们展现独立能力和责任心;其次对受挫而气馁的学生提供支持;再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尽可能与自己做纵向比较,看到自己

7、的进步。(3)中学老师要支持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第一,给学生提供如何进行职业选择的范例和一些成人的榜样;第二,接受学生们的流行和时尚,但要正确引导;第三,给中学生以支持,也要给予真实反馈,有助学生了解真实的自己,并且能够给他们提供“第二次机会”,从而有利于其同一性的获得。3、(简答)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将儿童道德的发展划分为更详细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①水平1:前习俗道德。多以自我中心为基础,7~10岁的儿童大都处于该水平。阶段1:儿童是服从与惩罚定向的。阶段2:儿童是天真的利己主义。水平2:习俗道德。已经内化了社会规则,儿童遵守

8、那些他们认为正确的规则。科尔伯格认为10~16岁时达到这一水平就很好了阶段3:儿童是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4:儿童具有维护权威和秩序的道德观。②水平3:后习俗道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