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教材修订说明ppt课件.ppt

三上教材修订说明ppt课件.ppt

ID:59401094

大小:5.53 MB

页数:107页

时间:2020-09-19

三上教材修订说明ppt课件.ppt_第1页
三上教材修订说明ppt课件.ppt_第2页
三上教材修订说明ppt课件.ppt_第3页
三上教材修订说明ppt课件.ppt_第4页
三上教材修订说明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上教材修订说明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修订说明新区小学宋德兰二○一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说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于2012年秋季开始修订使用一年级,2013年秋季开始使用二年级,2014年秋季全部使用。2013年11月11日至14日在无锡进行首次培训,2014年8月6日至10日,全省进行分段培训四至六年级上册。一、主要的调整和变化1.重新整合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2.增设“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3.从本册起,逐册安排“探索规律”专题活动。(重点在探索,而非应用,看重过程价值,且不主张作为测试内容)4.提前安排“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适当降低教学要求。(课标要求降低了,所以安排在三

2、上教学。认识简单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不要求在方格纸上平移或画出。)讨论:火车运动是平移现象?火车车厢在平直轨道上运动时平移现象。问题要回到概念,回到数学知识本源。5.后移“24时记时法”“观察物体”和“可能性”等内容。关于24时记时法、观察物体教学拓展说明:①时间单位的教学。一年级不再教学,不到几点学习困难。时、分、秒从二上后移到二下。24时记时法与年、月、日合并,三下进行教学。24时记时法放到年、月、日之后,计算经过时间时列减法算式计算。②观察物体的教学。二、各单元的修订情况【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简析:二年级已经教学了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还学习了万以内的数,本册教学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也是笔算乘法的开始。具体安排:教学内容练习例1口算几十乘一位数“试一试”口算几百乘一位数练习一例2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想想做做”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例3“倍”的概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例5笔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试一试”笔算不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练习二例6笔算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试一试”笔算只有一次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例7笔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试一试”笔算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练习三例80乘任何数都得0练习四例9笔算几百零几乘一位数例10笔算几百几十乘一位数单元复习1.在现实背景中感受估算的意

4、义和价值P2估算三要素:①有现实背景②要强调单位的选择(计数、计量单位)③突出对上下界的把握P3突出800“多”估算教材编写注意的三点:1.创设可以估算的问题情境;2.练习有关知识形成估算的思路与方法;3.口头回答实际问题。教学突出三点:1.创设估算氛围;2.尽量让学生自主进行估算;3.让学生愿意估算。2.通过对比促进计算方法的主动迁移。对比一:整十、整百乘与表内乘法比对比二:整十、整百乘与不进位乘法比对比三: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与进位乘比3.算理与算法并重,让学生有意义掌握笔算方法。①摆小棒,形成有条理的计算思路;写竖式,把计算过程按步骤搭建;(P11例512×3=)第一次教学乘法竖

5、式,教学内容包括:●怎样写乘法竖式——两个乘数以及积在竖式中的位置●怎样算乘法竖式——乘的步骤以及每一步计算内容●怎样验算乘法——再乘一遍看两次得数是否相同②摆小棒,感悟怎样进位,形成计算法则。③利用已有计算经验,有条理连续进位。4.依据已有计算经验适当总结计算方法乘的顺序积的定位方法进位的处理方法交流过程中相机强调要点:和“倍”有关的实际问题。用估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有计划地安排连续两问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5.将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紧密结合。P16P19【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质量和重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三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严格区别质量与重量的条件,单元

6、教材既使用“质量”这个词语,又把物体“有多重”视为物体的质量。具体内容:教学内容练习例1认识千克,体验1千克有多重,用盘秤称整千克重的物体练习五例2认识克,感受1克很轻,用小型电子秤称不满1千克物体例3千克和克的进率,简单的千克数与克数的换算1.主要的教具是盘秤和小型电子秤教学时要帮助学生认识秤面,了解称比较重的物体,相对比较轻的用小型电子秤。2.通过拎一拎、掂一掂、数一数,感受1千克或几千克的实际轻重。P29称出1千克大米。(小组合作、直接感知)几本数学书大约1千克?(估计)称一称,看看自己的书包大约多少千克。通过调整,使得书包重变成2千克。选几种水果或蔬菜,先估计1千克各有几个,再

7、称一称、数一数。3.通过与若干克物品的比较,感受1克物品是很轻的。比较1克、3克和6克。——1克和3克、6克比从10克黄豆有多少粒,推算1克黄豆有多少粒。——1克和10克比一本数学书、一个文具盒大约各有多少克?挑出比1克重(轻)的物品。——比1克重、比1克轻【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本单元主要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结构特征,平面图形的周长概念,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具体内容:教学内容练习例1长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特征练习六例2平面图形周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