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老人与海鸥》(全课时).doc

教学设计:《老人与海鸥》(全课时).doc

ID:59425838

大小:11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5-25

教学设计:《老人与海鸥》(全课时).doc_第1页
教学设计:《老人与海鸥》(全课时).doc_第2页
教学设计:《老人与海鸥》(全课时).doc_第3页
教学设计:《老人与海鸥》(全课时).doc_第4页
教学设计:《老人与海鸥》(全课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老人与海鸥》(全课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触摸文字脉搏跳动的频率《老人与海鸥》(全课时)教学设计不如跳舞——《老人与海鸥》(全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依托语词,把感悟文字和频率振动联系起来,在镜头的推进、拉长、聚焦、蒙太奇中经历“与文字共舞”的奇妙的阅读之旅;3.感悟翠湖边喂鸥老人和海鸥相飞共生的生命姿态。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来吧跳舞,把课文跳成人鸥两幅画面课题跳成两幅画1.(课前板书课题:老人与海鸥)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昆明翠湖时,海鸥

2、正飞得热闹,其间有一位老人正在喂海鸥,于是,我写下了这个发生在昆明翠湖边的真实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邓启耀的散文——《老人与海鸥》。请大家把课题读一遍。2.昨天,老师布置了三道预习题,现在先来了解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屏幕出示预习题)《老人与海鸥》预习题1.一读课文,读通读顺为止。2.再读课文,你觉得文章写了哪两个主体画面?3.三读课文,如果你正跟随着作者,你会抓拍怎样的一幅幅特写照片?——第一题,读了课文,读通读顺的孩子请举手。真好!——第二题,读了课文,联系课题,不经意地,你的脑海里浮现出哪两幅画面?

3、不错,《老人与海鸥》就写了两个画面,一读就知道,一个是老人喂海鸥(课件:老人喂海鸥),一个是海鸥送老人(课件:海鸥送老人)。想象画面,再读课题,轻轻地读;想象画面,再读课题,慢慢地读。语句跳成多幅画——第三题,如果你正跟随着作者在翠湖边,看见了这位老人,又目睹了这群海鸥,你在心中抓拍了怎样的一幅幅特写照片。我们也来交流一下。我相信,好的文字背后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你们也必定是通过文字的描述寻找到拍摄的角度的,所以,就请你用课文中的语句来描述你抓拍的那幅照片,好吗?来,你拍下了怎样的一幅幅特写照片?(学生交流,

4、教师在交流中随机捕捉插话:——显然,你把镜头对准了老人,这段话中哪些对老人描写的词语令你记忆犹新?——显然,你把镜头对准了海鸥,这段话中哪些对海鸥描写的词语令你记忆犹新?)词语跳成两幅画3.同学们预习工作做得很棒!抓拍了那么多特写照片,还聚焦了那么多照片背后的词语,老师还特地把大家聚焦的词语整理了一下,打在了大屏幕上——(大屏幕出示)撮嘴呼唤应声而来翻飞盘旋抑扬顿挫起起落落急速扇动亲昵说话排队翻飞肃立不动啧啧称赞有声有色白色旋涡——竖着看,三列。第一列,谁来读一读。“亲昵说话”,你亲昵地对谁说过话?课文中是谁对谁

5、亲昵地说话?不仅是说,而且还唱,唱什么?怎样地唱?“抑扬顿挫”的“抑”比较容易写错,来,抬起手来一起写一个,首先写提手旁,手一提起来,就把右边的杨柳的枝条给折断一根,哈哈。(师生共写“抑”)现在,老师请一个同学来呼喊这些海鸥的名字,你判断一下哪个是“抑”,哪个是“扬”?(跟指名的同学耳语,要求他喊出抑扬的感觉:“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学生随机判断)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看第一题,我们来听写这第一列的四个词语,实在写不出的词语,可以悄悄看一下大屏幕。(生听写词语)写完的同学看大屏

6、幕,全对的举手。——第二列,请你读。教师随机提醒“应声而来”的“应”的读音。请同学们看《练习纸》,第一题,我们来听写这第二列的四个词语,这几个词语比较简单。(生听写词语)写完的同学看大屏幕,全对的举手。——第三列,有请你。教师随机提醒“翻飞盘旋”、“翻飞盘旋”的“旋”的读音,“急速扇动”的“扇”的读音。“白色旋涡”的“涡”也容易写错,来,伸出你的左手,用你的右手在自己的左手的手窝里写一个“涡”,注意,这个字的最后部分,是一个小“人”。写好后把你的左手收拢,以形成一个小小的旋涡。同样,请同学们看《练习纸》,看第一题

7、,我们来听写这第三列的四个词语,实在写不出的词语,可以悄悄看一下大屏幕。(生听写词语)写完的同学看大屏幕,全对的举手。4.现在,我在第一组词语和第二组词语之间画一条竖线,谁能看出其中的门道来?(第一组词语写老人,第二、三组词语都写海鸥)其实,这些词语的背后还是这篇文章的两幅主体画面,老人喂海鸥(板书: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板书:海鸥送老人)。5.你瞧,课题的背后是画面,句子的背后是画面,词语的背后同样是画面,让我们来齐读这三组词语,就让这些词语在你的头脑中扩散开来,再一次把你带回到课文中的一幅幅画面中去,读—

8、—(学生齐读三组词语)二、不如跳舞,把课文跳成老人唤鸥画面两幅跳成一词语1.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把目光投到第二、第三列词语上,很明显,这两列词语都是写海鸥,写海鸥在——飞。对于海鸥的两次飞,你们对哪一次更感兴趣一些?觉得更加不可思议?(当堂作调查)2.毋庸置疑,对于海鸥的两次飞,孩子们首先是对第二次飞更感兴趣,觉得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