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残积土上基础工程问题的探讨.doc

花岗岩残积土上基础工程问题的探讨.doc

ID:59429926

大小:6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5-25

花岗岩残积土上基础工程问题的探讨.doc_第1页
花岗岩残积土上基础工程问题的探讨.doc_第2页
花岗岩残积土上基础工程问题的探讨.doc_第3页
花岗岩残积土上基础工程问题的探讨.doc_第4页
花岗岩残积土上基础工程问题的探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花岗岩残积土上基础工程问题的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花岗岩残积土上基础工程问题的探讨摘要:花岗岩残积土由于其特殊成因,而具有鲜明的工程特性。近年来,花岗岩残积土上基础工程问题时有出现,有必要将其作为一类工程问题专门研究。了解花岗岩残积土特性,并对其工程问题进行的探讨,对于其在工程上的应用有积极意义。关键词:花岗岩残积土,结构性,土扰动,地基基础承载力,基桩高应变试验Abstract:thegraniteresidualsoilunderlyingcausesduetoitsspecial,andhasthedistinctengineeringproperties.Inrece

2、ntyears,graniteresidualsoilunderlyingfoundationhasappearedonengineeringproblems,itisnecessarytoasakindofspecialresearchengineeringproblems.Understandthegraniteresidualsoi1underlyingcharacteristics,anditsengineering,thispaperfortheengineeringapplicationofthepositives

3、ignificance.Keywords:graniteresidualsoilunderlying,structural,soildisturbance,foundationbearingcapacity,thefoundationpilehighstraintest中图分类号:P619.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YZ.a—1-a1刖B花岗岩残积土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土层厚度大,且分布很不均匀。土层承载力较高,地基应力可以应用到弹塑性状态。基础设计中对其承载力的有效充分利用,可以收到很好的经济效果。但是,随着

4、基础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工程问题也口益突出。近年来,广州番禺地区地基基础检测中就发现,不少花岗岩残积土上地基基础承载力就达不到设计要求。花岗岩残积土“大孔隙比、高压缩性与高强度”工程特性源于其结构性,大量的压缩试验及原位静载试验表明,侧向应力卸荷、失水干缩、饱和软化、周期荷载等扰动损伤因素对其强度、压缩性的影响颇大。本文通过两个工程案例,从花岗岩残积土的特性上分析工程问题,并在基础形式选择、承载力确定、基础工程检测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2工程案例案例一:某产业园C25#厂房,采用天然地基基础,设计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

5、a,基础埋深2.Im,场地土层分布如下:①素填土(Qml):以近期人工回填的素填土为主,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0.4~9.0m不等,平均3.56mo②淤泥质土(Qal):部分地段含水率较高,流塑*欠塑。平均埋深4.76m;层厚为0.8〜8.0in,平均3.53m0③粉质粘土:湿,软塑为主,局部呈可塑,粘性一般,部分为坡积成因。本层在场地分布厚度不均匀,埋藏深度变化较大,层顶面埋深0.0〜11.2m,平均为5.10m;层厚为0.7~9.6m,平均3.96mo④砂质粘性土(Qel):为花岗片麻岩剧烈风化残积土,含砂约在15%左右。

6、上部软塑为主,部分可塑状,下部多为硬塑状,且风化不均,部分地段夹有半岩半土状金风化岩。本层在场地普遍分布,层顶面埋深0.0〜19.2m,平均为7.46m;层厚为2.4〜20.2m,平均10.66mo⑤全风化花岗片麻岩:麻黑色,坚硬〜半岩半土状,含中细砂,稍湿,遇水易崩解软化。风化不均,为残积土和强风化岩过渡带,局部夹强风化岩粒。层顶面埋深11.0~31.20m,平均为21.79m;层厚为0.30〜16.6ir,平均3.87mo对基础的5个轴线交点进行了地基土载荷试验,压板面积0.5?,试验分8级加载,5个检测点都在加载到350

7、kPa时,沉降量偏大,终止试验,结果如下表:案例二:某花园第四期商住楼,使用O500mm厚壁预应力管桩,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200kN,静载试验极限承载力4400kN。地质勘察报告揭示,地层简单,表层1〜2川素填土,粉质粘土3~10m左右,花岗岩残积土30~40m,下为全风化和强风化岩层。设计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岩。一部分桩是锤击打入,总锤击数1200^1600锤,也有小部分桩静力压入,最大静压力5300kNo入土桩长一般为15~27m,最大达到34%静载试验28根桩,有6根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最小单桩极限承载力2200k

8、N。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根桩,结果如下表:3土层厚度、土质不均匀花岗岩残积土是残留在原地未被风和降水搬运的那一部分原岩风化剥蚀后的产物。它的分布受地形控制,因地形起伏,残积土厚度在小范围内变化较大。案例一中的场地土花岗岩残积土层厚度变化范围很大,对天然地基基础设计土层和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