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项目成本管理方圆图有感

学习项目成本管理方圆图有感

ID:5943779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9

学习项目成本管理方圆图有感_第1页
学习项目成本管理方圆图有感_第2页
学习项目成本管理方圆图有感_第3页
学习项目成本管理方圆图有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习项目成本管理方圆图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习项目成本管理方圆图有感  在整个建筑行业平均利润率较低的背景下,如何开源节流、增加企业效益成为施工企业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中建五局“项目效益方圆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创造性地将古人“天圆地方”、做人“外圆内方”的理念植入到项目管理中,提出对外开源管理应该“圆”——思路要开拓、方法要多样;对内节流管理应该“方”——条理要清晰、制度要严明、措施要到位。“方圆图”的提出恰值中建五局宣贯低成本管理理念的时点,诱发了企业上下如何扩大外圆,缩小内方的思考。关键词:企业成本管理方圆图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4“成本管理方圆图”这张看似古代铜钱的图,用“方”和“圆”揭示朴素的辩证关

2、系,“外方内圆”图,这张图十分鲜明地揭示了效益管理的微妙关系,形象描述了一个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自项目中标承接开始,到最终结算完成,整个过程中几组成本概念、收入概念及效益概念之间关系的图形工具。通过这个工具更直观地理解一个建筑施工项目的收入、成本、效益之间的关系,并思考项目成本控制和创效管理的即定制度是否合理、科学和有效。同时,以此图对一个项目进行图解分析,能反过来进一步检讨项目承接时的投标成本测算、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创效管理措施及结算管理等各个阶段,各种降本创效的方法和措施是否落实并形成了即定的预期效果。这幅图案是项目管理工作较为理想的境界:项目合同造价高于项目责任成本,产生了较好的经营效

3、益;项目实际成本控制在项目责任成本以内,产生了一定的管理效益;项目结算总价高于项目合同造价,实现了较高的结算效益;通过经营效益、管控效益和优化效益来实现项目效益。然而在现实中,并不总是能实现这种组合。项目是企业的盈利点,“方圆图”清晰地给出了项目盈利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方圆关系的探讨,掀起了如何增加三种效益的讨论,针对强化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措施,对于如何完善企业的项目管理体系给出了很多可行的方向。可以预见,在企业对盈利的关键环节更加重视的环境下,企业必将会朝着管理更加精细的方向运行。营销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大多对市场营销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可是营销的质量却千差万别,即使一些管

4、理较为完善的企业也存在着对于“项目肥瘦”的争论。究其原因,就是没能把“经营效益”合理地划分出来。在“方圆图”上,经营效益的内边界是标前策划中确定的责任成本,或者叫做4投标成本。可是,很多企业甚至没有标前策划。对于营销人员的激励还是简单地用合同额的单独指标,这个指标并不是对“效益”的导向。在这种指标下,又如何要求营销人员始终将企业的效益作为第一考量因素呢?有些企业将项目部编制的项目策划作为项目责任成本的依据,这种做法也不尽合理。项目策划在实际操作中对成本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际成本往往和项目目标成本(项目策划中的成本)极为接近,较为理想的状况中才略小于目标成本。而用项目策划中的成本作为责

5、任成本,就会诱使编制人主动抬高策划中的成本,从而给成本管理带来不便,使最终的成本控制打了折扣。投标策划中的成本和项目策划中的成本之间的差距,就是给项目成本控制发挥的空间。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给足这个空间,并且要对这部分努力给予认可和奖励,才能促进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建筑行业低价中标较为普遍的环境下,为什么有的企业却能保持高额的盈利?这就是项目的二次经营、三次经营。一些企业对于二、三次经营的工作非常头痛,除了人员的能力和经验之外,也在于没有给合同管理人员、结算管理人员足够的激励。而这个激励就依赖于对“结算效益”的衡量。从某种程度上,人员的能力和经验也是可以通过调动员工积极性来快速培养的。

6、4结束语:因此,笔者认为“方圆图”的贡献更在于对效益的切分。从目前施工企业普遍的管理模式来看,三种效益多数是分别由不同职能去完成的:经营效益的形成更多的是通过投标报价人员的努力来实现,管理效益和结算效益更多的是通过项目部的人员来完成,企业其他的职能部门作为管理、支持、服务的主体,其作用的效果主要显现在管理效益上。在企业文化较好、员工较为进取的环境下,还不足以看出切分效益的优势,但稍有差池,项目效益的一锅粥就会造成创效职责的一锅粥。如果这三种效益的核算能够明确区分,就更容易做到“各尽其责”,也更容易激发各个岗位、各个条线的积极性。而如何使每个员工都能在其所在岗位上各尽其才,恰恰是企业管理者

7、最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