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课件:20 胃肠道病毒.ppt

微生物课件:20 胃肠道病毒.ppt

ID:59456192

大小:1.99 MB

页数:48页

时间:2020-09-16

微生物课件:20 胃肠道病毒.ppt_第1页
微生物课件:20 胃肠道病毒.ppt_第2页
微生物课件:20 胃肠道病毒.ppt_第3页
微生物课件:20 胃肠道病毒.ppt_第4页
微生物课件:20 胃肠道病毒.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课件:20 胃肠道病毒.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十章胃肠道病毒胃肠道感染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肠道内增殖,引起胃肠道或胃肠道以外疾病的医学病毒。包括人肠道病毒——常见胃肠道以外疾病急性肠胃炎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胃肠症状为主第一节人类肠道病毒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鼻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1-3型)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1-31型)新肠道病毒68,69,70,71型(72型=甲肝病毒)A组(1-24型)B组(1-6型)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形态结构:球形,无包膜小RNA病毒,+ssRNA,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培养特性:能在易感细胞中增殖,迅速产生CPE。

2、抵抗力:较强。耐酸、乙醚、胆汁和消毒剂。在污水、粪便中存活数月(传播有关)传播途径:粪—口,隐性感染多见。免疫性:感染病毒后对同型病毒有牢固免疫力。致病性:病毒在肠道中增殖,却引起多种肠道外感染性疾病。一、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的病原体。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弛缓性肢体麻痹(小儿麻痹症)。分三个血清型,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20世纪初:主要感染婴幼儿192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海湾度假落入海中,感染poliovirus,一侧肢体瘫痪美国高度重视:防治20年内,

3、用免疫的方法完全控制了脊髓灰质炎1988年,WHO提出2000年在全球消灭poliovirus,仍有少数病人分布在亚洲和非洲我国现有残疾人5000万,其中每20个中就有1例是髓灰质炎的后遗症。(一)、脊髓灰质炎病毒生物学性状形态:小球形病毒,无包膜,直径27nm结构:衣壳:结构蛋白核心:+ssRNA分型:根据Ag结构不同,分为:I、II、III型。各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VP1-VP3位于V表面---机体产生中和AbVP4位于病毒内部,维持病毒空间构型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结构示意图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患者或无症状携带者传播途径

4、:粪---口途径60%~80%患者经粪便排毒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儿童受体:ICAM,只有脊髓前角细胞、背根神经节细胞、运动神经元、骨骼肌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少数组织。致病机制病毒经口肠粘膜细胞及淋巴组织增殖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全身淋巴组织中增殖第二次病毒血症10%1%-2%侵犯中枢神经破坏脊髓前角运动细胞隐性感染90%-95%,无症状或轻微粪便排毒轻型,5%呼吸道、胃肠及全身症状(发热、不适)非麻痹型(无菌性脑膜炎)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疼痛等麻痹型(肢体麻痹)暂时型永久型(0.1%-2%)延髓麻痹(极少数)呼吸、心脏衰竭死亡脊髓灰质

5、炎后遗症Poliovictims免疫性病后获得长期而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力主要以体液中和抗体为主sIgA:局部抗感染,阻止病毒吸附和增殖IgG、IgM:阻止病毒吸附和扩散双份血清ELISART-PCR中和试验2、血清学检查:3、快速诊断1、病毒分离鉴定:细胞培养---CPEPCR法三、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一般预防:隔离患者、保护水源、注意饮食卫生主动免疫:口服减毒活疫苗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防治原则----疫苗接种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nactivatedpoliovaccine,IPV,Salk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liveo

6、ralpoliovaccine,OPV,Sabin苗);IPV和OPV均为三价混合疫苗;(口服减毒活疫苗)类似自然感染途径产生间接免疫优点刺激肠道局部产生SIgA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2月龄开始,连服3次,每次间隔一个月,4岁加强免疫一次。VAPP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ccine-associatedparalyticpoliomyelitis,VAPP):原因:接种OPV后病毒毒力回复所致二、柯萨奇病毒、埃可 病毒和新肠道病毒EHCO病毒共同特点形态及生物学性状: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识别的受体:在组织细胞中分布广泛传播途径:粪-

7、口途径,也可呼吸道感染。致病性:病毒在肠道中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型别多,引起的疾病谱复杂。不同的型别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症,同一种型别也可引起几种不同的临床疾病。预防:目前尚无疫苗用于预防。所致疾病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meningitis)所有肠道V都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轻瘫有关。疱疹性咽峡炎(hepanging)由柯萨奇A组病毒某些血清型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moothdisease)由柯萨奇病毒A16、新肠道病毒71型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以粪-

8、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手足口病*流行性胸痛常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心肌炎和心包炎主要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新生儿病毒性心肌炎死亡率高。*急性结膜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分别由柯萨奇A24型和新肠道病毒70型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