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ppt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ppt

ID:59456776

大小:1.58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9-16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ppt_第1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ppt_第2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ppt_第3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ppt_第4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一是指实践的主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事物二是指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蜜蜂筑巢。2、教师讲课。3、学生认真学习。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5、克隆羊“多利”问世。有2、4、5改造的是主观世界(1)客观物质性原因: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2、实践的基本特征:⑵、实践具有。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主观能动性一改造自然实践,就是要不断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生产资料;二改造

2、社会的实践,就是要不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这种有目的的创造就充分显示了实践的能动性。意识的目的性,实践的创造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只有实践才具有的本质特征。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从实践本身性质而言)A、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B、实践的历史性是指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1)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2)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他们离不开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

3、3)他们的实践活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想一想”袁隆平的成就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就吗?1、什么是实践?(1)含义: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2)实践的两层含义:2、实践的基本特征:(1)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3)社会性历史性探究活动1(P42)辩证唯物主义杜威辩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辩证唯物主义黑格尔实践和动物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本能有本质的区别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实践是人的精神的,观念的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1)(2)(3)(1)在实践的基本特征

4、有()A.主观能动性B.客观物质性C.社会历史性D.普遍联系性(2)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指()A.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活动B.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C.它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D.它是处理人类社会关系的活动(3)实践的基本要素有()A.实践的目的B.实践的主体C.实践的对象D.实践的手段ABCABCD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认识是在

5、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如果你要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本草纲目》记载:“砒,大毒也。”这说明,前人已经尝试过,肯定有人因此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获得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于别人是直接经验,对于我们却是间接经验,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认识从哪里来?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启示: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易混知识点可见,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思考:射电望

6、远镜使人们可以观察到100亿光年之遥的天体;人造资源卫星帮助人们弄清地球的资源分布;高速运算的电子计算机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快更准;国际互联网的建成极大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上述事例说明什么?说明: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结论(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实验:第一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只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结果,黄鼠狼吃了老鼠。只到第五

7、天,仅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有别的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位教师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大量害虫。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人的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证明,认识对象本身也不会“自言其明”。黄鼠狼不会说“我不是专门偷鸡吃的”,鸡也不会说“我常常被黄鼠狼吃。”。那么,谁能检验这些认识正确与否呢?——实践。主观认识实践客观事物指导改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过程就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