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pptx

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pptx

ID:59461577

大小:435.8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9-15

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pptx_第1页
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pptx_第2页
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pptx_第3页
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pptx_第4页
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壹贰叁一词多义定义一词多义分类一词多义推断一词多义一、一词多义的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文言实词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意义不同。由于文言文中单音词多,这种现象很普遍,理解和掌握这些多义词对于我们学习文言文大有帮助。一词多义分类本义比喻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词义。它和本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引申义假借义2词的本来意义(即这个词最初的那个意义)。该词在比喻的基础上产生的意义。一个词借用了另外一个同音字的意义。本义—引申义兵会意字(上斤下廾;双手持斧为兵)本义:武器,兵器。如: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引申义(2)军事、战争。如:兵荒马乱、纸上谈兵引申

2、义(3)用兵策略、战略。如:行军用兵之道(《过秦论》)引申义(1)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如:项羽兵四十万(《鸿门宴》)本义—引申义朝本义:早上。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引申义(2)朝廷、朝堂。如: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引申义(3)朝代。如:一朝天子一朝臣。引申义(1)上朝、朝见。如:盛服将朝。(《左传•宣公二年》)本义—引申义—假借义说说明,解说。(本义)如: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通“悦”,喜欢,高兴。(假借义)如: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言论,主张。(引申义)如: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

3、人。(《鸿门宴》)本义—比喻义比喻义也属于由词的本义的一种引申,是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2)首领本义:头和颈;(1)手足本义:手和脚;比喻义:兄弟、党羽比喻义:生命;领导者三、多义实词的推断1.字形推断法2.语境推断法3.结构辨析法4.语法辨析法5.课文迁移法6.成语联想法1、字形推断法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80%以上,“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从形旁“刂(刀)、弓、矛、戈、斤(斧)”者与兵器有关;从形

4、旁“马、牛、羊、鸟、虫”者与动物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歹--死亡……如《念奴娇》"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橹":木制的船具。"不刊之论"中的"刊"从形旁上看应该与"刀"有关:用刀干,即“砍削”,引申为“更改”。2、语境推断法文言文的实词常常需要借助具体语境,斟酌推断含义。推断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a、借助内部语境来推断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b、借助外部语境来推断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

5、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随着、和着)(应答)(叙述)(用文字记载)3、结构辨析法(对句判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对或相反。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忧劳:忧思劳苦;逸豫:安逸享乐)4、语法辨析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

6、目”字意思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作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用眼睛示意"5、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3.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向使六国各爱其地(《阿房宫赋》)1.不肖人也,不足爱也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追亡逐北(贾谊《过秦论》)2.齐人追亡逐北6、成语联想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验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屈原《涉江》)(出类拔萃:超出)(日薄西山:接近)巩固练习:指出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多种义

7、项1.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2.乃谢客就车。《信陵君窃符救赵》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4.哙拜谢。《鸿门宴》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6.及花之既谢。《芙蕖》谢绝辞别谢罪感谢告诉、劝告凋谢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