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态(复习)ppt课件.ppt

地球表面形态(复习)ppt课件.ppt

ID:59472654

大小:1.75 MB

页数:45页

时间:2020-09-14

地球表面形态(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地球表面形态(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地球表面形态(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地球表面形态(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地球表面形态(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表面形态(复习)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选考复习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a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内外主要是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作用外力主要是地球外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作用的.成岩【释疑解惑】太阳能(1)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2)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变化起主导作用。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a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b3、地质构造类型----a4、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

2、示-------c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①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②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2)板块边界与地形的关系①挤压碰撞(消亡边界)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常形成山脉和高原;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常形成海沟、海岸山脉或岛弧②张裂分离(生长边界)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海洋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海岭、海洋。地理事物成因海岸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大西洋红海日本群岛马里亚纳海沟【规律方法】板块边界与板块分布的判断方法板块边界。生长边界主要分布在大洋中,如在部呈“S”形

3、分布,在印度洋中呈“入”字形分消亡边界主要分布在沿海或大陆内部。下图为世界某三地大陆边缘向洋盆过渡示意图答(1)、(2)题。(1)三地中易发生地震的是()A.aB.b、cC.a、cD.a、b(2)c地所在海域可能位于()A.非洲西海岸B.英国西海岸C.日本东海岸D.巴西东海岸下图示意一种大洋板块边界。读图回答1、2题。1.在这种板块边界上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崩塌B.火山喷发C.滑坡D.泥石流2.位于这种板块边界上的国家是A.新西兰B.日本C.菲律宾D.冰岛读下图,回答(1)~(3)题。(2)乙处()A.位于大陆架上B.位于大洋海岭处C.

4、地质上为断裂构造D.地壳较厚(1)甲地层中有丰富的煤、天然气资源,则该地层往往()A.含有化石B.有气孔构造C.因高温、高压岩石结构、成分改变D.岩浆上升冷凝而成(3)丙岛()A.因板块挤压,大洋板块抬升而成B.与周边联系少,岛上动、植物具有古老性、特有性特征C.位于大洋中部,附近缺乏天然避风港湾D.面积小,地势陡峭,淡水资源贫乏同:均位于大板块交界地带、消亡边界,地壳活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异:C地形成岛弧和海沟,D地形成海岸山脉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概念:地壳运动中岩层和地块受力后产生的变形和位移的“痕迹”(1)褶皱基

5、本形态:背斜和向斜。(2)断层形成:岩层受力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基本形态:地垒和地堑。形态示对地貌的形式原因意图影响有时成山中间岩层向上隆起背斜背斜顶部受到_____,有时成谷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褶皱有时成谷中间岩层向下凹陷向向斜槽部受到_____,斜有时成山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对地貌的形式形态示意图原影响地形成陡峻断层中两侧垒的___山__峰中间岩层突断层地形成___盆__地中间岩层相堑或谷地【规律方法】1.根据图表资料(如地质剖面图)判断地质构造(1)区分背斜和向斜。①当岩层形态完整时,可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构造,如

6、下图中①为背斜,②为向斜。②当岩层形态不完整时,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这是判断斜最科学的依据。例如,下面四幅图中A、C为D为向斜。2.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规律: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具体如图所示:读某地地质地形图,回答(1)、(2)题。(1)该地地形成因是()A.向斜成山B.向斜成谷C.背斜成山D.背斜成谷(2)下列叙述不可信的是()A.该地区曾发生过变质作用B.B处埋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C.该地区曾是广阔的热带浅海D.A处修水利要注意塌方渗漏某勘探组对某一沉

7、积岩层进行探测后,得到如下表数据。甲、乙、丙三地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三个探测点,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区的海拔(单位:米),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米),据此回答3、4题。地点甲乙丙数据(m)500/300300/50500/3003.乙地地形可能属于()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地地形成因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B.适合在乙地寻找油气C.修建一条南北向走向的隧道可选择丙地D.甲丙处钻井会发现同一含煤层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

8、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5、6题。5.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6.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A.①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