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高考一轮复习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ppt课件.ppt

哲学高考一轮复习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ppt课件.ppt

ID:59472976

大小:334.0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20-09-14

哲学高考一轮复习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ppt课件.ppt_第1页
哲学高考一轮复习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ppt课件.ppt_第2页
哲学高考一轮复习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ppt课件.ppt_第3页
哲学高考一轮复习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ppt课件.ppt_第4页
哲学高考一轮复习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高考一轮复习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唯物辩证法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复习:唯物论:揭示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世界“是什么”)辩证法:揭示了世界的状况及规律。(世界“怎么样”)认识论:揭示的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整个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并且是充满了矛盾的。所以,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应当用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专题十五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考纲要求: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系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3、系统优化的方法自主复习要把握:1.什么是联系的普遍性。2

2、.理解联系的客观性。3.把握联系的多样性4.知道整体和部分的含义。5.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6.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7.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及其要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观)(方法论)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特征:(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2)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3)坚持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4)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不表明联系是不变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既承认事物联系

3、的客观性,又承认人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一、全面理解“联系”的观点:①联系的含义:②联系的地位:③联系具有辩证性: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不等同于事物的具体联系。这种联系的双方既相互区别、相互排斥,又相互统一、相互贯通。④联系具有可变性:(2)联系的特征:——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内部事物之间整个世界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横向联系纵向联系二、联系的普遍性自然

4、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辨析: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提示】“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要求:联系的普

5、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既要注意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又要注意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分析事物发展的历史过程。三、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提示】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贯彻了唯物论思想。◈思考:联系的客观性根源是什么?2、联系客观性的分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前就存在的自然物本身固有的种种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类实践

6、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提问】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1)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2)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3)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三、联系的客观性?误区一、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注意: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这是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误区二: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注意:(1)事物的联系是

7、客观的,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人们不能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2)联系的形式是可变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所以,联系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了。(3)但是,人们如果无视事物的客观联系,或否定客观存在的联系,必然给人类带来恶果,受到客观联系的惩罚。原理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联系具有客观性,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