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灸法各论灸法ppt课件.ppt

刺灸法各论灸法ppt课件.ppt

ID:59473722

大小:10.46 MB

页数:52页

时间:2020-09-14

刺灸法各论灸法ppt课件.ppt_第1页
刺灸法各论灸法ppt课件.ppt_第2页
刺灸法各论灸法ppt课件.ppt_第3页
刺灸法各论灸法ppt课件.ppt_第4页
刺灸法各论灸法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刺灸法各论灸法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灸法泸州医学院针灸教研室目的与要求1.掌握灸法定义、作用、分类。2.掌握艾炷灸、艾条灸操作。3.掌握艾灸注意事项。4.熟悉其它灸法。灸:灼烧之意。艾火烧灼谓之灸焫。灸法:利用某种易燃材料(如艾绒等)和(或)某种药物,放在体表穴位上或患处进行烧灼、温熨或贴敷,借助火的温和性以及药物的功效,通过经络穴位的作用,温通血气,扶正祛邪,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施灸原料火热灸法:艾叶为主(硫磺、黄蜡、烟草、灯心草、桑枝、桃枝等)非火热灸法:毛茛、白芥子、吴茱萸、斑蝥、甘遂等。艾叶艾叶: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生长于山野中,

2、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我国之艾有二。一为祈艾,又称大叶艾,多产于江北,叶宽而厚,质优。一为小叶艾,又称野艾,江南较多,绒质较硬,香不如大叶者,质差。春天抽芽生长,茎高60-120厘米,秋季在茎梢上开淡褐色花,有圆桶状花冠,其中并列着小头花序。艾叶当在农历四五月间花未开时采收。艾叶的特点产于各地,取材方便,价廉。叶中纤维质较多,水分少,故易燃。加工后的艾绒,细软易于撮捏成型。燃烧时火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经久不消。(普通火热使表层灼痛,无温煦散寒之用)艾叶的功用艾叶归肝、脾、肾经。《本草从新》:“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

3、,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内服: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灸治百病,无论虚实寒热皆可,尤适用于阳虚寒盛或风寒湿邪所致者。艾绒的制法与保藏制法:每年五月中旬(农历四五月间)采集肥厚艾叶日晒夜露,充分晒干后放入石臼中反复捣椿使之细碎如棉絮状,除去灰尘粗梗及杂质,以25目(cm2/目)筛子去叶质,留纤维质,如此反复晒、捣、筛多次即成淡黄色柔软纯艾绒。粗艾:500g得300g细艾:500g得100g保藏:易潮湿,虫蚀。干燥密闭容器内,时时暴晒。(陈久)《本草》: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

4、,灸火则易伤人肌肤。《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粗艾绒(生艾)细艾绒(熟艾)一、灸法的作用功效显著,范围广泛。内外妇儿各科之急慢性疾病。明·龚居中《痰火点雪》:“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宜。”温经散寒(温散寒邪,活血止痛)扶阳固脱(温阳补虚,回阳固脱)消瘀散结(拔毒邪热,消瘀散结)防病保健(防病保健,延年益寿)(一)、温经散寒1.温中:中焦虚寒之呕吐、腹痛泻《素问·异法方宜论》:“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2.温经:寒湿痹痛(关节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二)、扶阳固脱1.脾肾阳虚:(肾俞、命门;太溪、

5、太白)中气下陷之久泻痢;肾气不固之遗精、尿,阳萎,早泄2.元气暴脱:虚脱,休克(关元、气海;神阙)《扁鹊心书》“如伤寒、痈疽、中风等症,若灸迟,真气已脱,虽灸无用矣。若能早灸,自然阳气不绝,性命坚固”。(三)、消瘀散结—气滞血瘀证1.外科疮疡初起,疔疮未化脓者。(仙方活命饮)2.疮疡久溃不愈。(阳和汤)《扁鹊心书》:疮疽本于肾虚,为阴所着,寒邪滞经,依附于骨,故烂人筋,害人性命,其法必大补肾气,壮阳消阴,土得阳气,自生肌肉,则元气周流不侵骨髓矣。1.儿童食欲不振、疳积(足三里、天枢。温灸膏)易感冒、易过敏,原因不明低热(大椎、风池。灯心灸)易惊、眠不

6、安(百会。线香点灸)多动症(风池。1号艾炷一度损伤灸)2.老人延寿(关元、气海、中极、肾俞)背痛(大椎、身柱、膏肓)腰痛(命门、腰阳关)3、运动员(足三里、曲池)提高运动持久性、增强爆发力、促进疲劳恢复(四)、防病保健保健灸法“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日本民族谚语“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做旅伴”“旅行灸三里,健步行如飞”日本养生提倡婴儿期灸身柱,促进健康发育;十七八岁灸风门,预防感冒;二十多岁灸三阴交,下毒,生殖系统健康;三十岁后灸足三里,可健胃强身,防止衰老,预防一切疾病;老年灸曲池,防止视力衰退,血压降低,预防中风。三伏灸疗法“三伏灸”:每年的夏至算起的

7、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算起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采取每年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治疗,一个疗程为三次,每十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三年至治疗疗效稳定即可。“冬病夏治”:以《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原则为理论依据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疾病范围: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支炎,支气管哮喘(特别是小儿哮喘),肺气肿,慢阻肺,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消化道疾病:长期腹泻,腹痛,胃冷,食纳不佳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疼,关节痛体虚:特别是阳虚畏寒者。呼吸系统疾病选穴:肺俞大杼膏肓定喘神阙气海关元肾俞命门大椎心血管系统:

8、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冠心病:身柱、三阴交、膻中消化系统: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神经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