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ppt课件.ppt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ppt课件.ppt

ID:59487995

大小:281.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20-09-13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MoneyandMonetarySystem)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为货币银行学的基础。应重点掌握和理解货币是如何产生的,掌握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态的演变,把握其演变规律,同时了解一些货币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在此基础上研究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历史演变、货币层次的划分等问题,为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章货币概说2.1货币的产生与本质2.2货币的职能2.3货币形态的演变及其最新发展2.4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2.5货币的层次划分2.1货币的产生与本质2.1.1货币的产生2.1.2货币的本质2.1.1市场经济与交换行为1.市场

2、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ExchangeEconomy)。2.市场经济产生的前提是社会分工(DivisionofLabor)。3.社会分工的存在导致任何人都只能对一部分资源拥有所有权,要想获得别人拥有所有权的资源,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交换制度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交换的两种形式:物物交换(Barter)与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物物交换向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的演变物物交换存在的弊端物物交换存在的弊端1.需求的双重巧合(DoubleCoincidenceofWants)2.交换系列的无限延长3.难以建立相互一致的交叉兑换比率4.缺少普遍接受的价值储存手段时间的双重巧

3、合(DoubleCoincidenceofTime)地域的限制(RestrictionofRegion):郑和下西洋与丝绸之路货币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1.简化交换的方式,扩大交换的范围。2.提高经济效率和挖掘生产潜力。3.为整个经济结构的演变与经济范围的拓展奠定了基础。4.促成商品跨时间的交换。解决了需求上的双重巧合问题。解决了时间上的双重巧合问题。拓展了交易的地域。使购买力一般化,有利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货币选票(MoneyVote)2.1.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1.货币是从商品中游离出来的

4、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商品。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2.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2.2货币的职能 (FunctionsofMoney)2.2.1价值尺度(UnitofAccount)2.2.2流通手段(MediumofExchange)2.2.3贮藏手段(StoreofValue)2.2.4支付手段(RepaymentofDebt)2.2.5世界货币(InternationalMone

5、y)2.2.1价值尺度1.概念: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的职能。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的货币。3.价格标准(PriceStandard):货币计量单位,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如:1两黄金,1两又分为10钱。4.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关系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关系:价格标准是为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性的规定。区别:前者代表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后者代表一定的技术重量,用来衡量货币金属本身的量。前者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形成的,后者是由国家用法律加以规定的。前者随着劳动生

6、产率的变动而变动,后者一经规定就比较稳定。2.2.2流通手段1.概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着流通手段职能。2.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3.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必要量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待流通的商品数/货币流通速度2.2.3贮藏手段1.概念: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2.发挥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真实的、具有完全价值的货币。3.货币流通的调节器:举例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既有名义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又有实际价值(自身内含的价值量)。假设社会上有1000件等价值的

7、商品,一件商品内含的价值量与一枚金币内含的价值量一样,同时假设一枚货币在一年只流通一次,则社会上需要1000枚金币。反证:假设发行了1100枚金币,在此情况下,金币的实际价值仍为一件商品,而名义价值则低于一件商品,理性的人必然将金币从流通中撤出一部分,以金属条块的形式保持价值。假设发行了900枚金币,在此情况下,金币的实际价值仍为一件商品,而名义价值则高于一件商品,理性的人必然会将原先收藏起来的金币或金属条块重新投入流通。总结:因此,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比较、抉择机制使货币贮藏手段职能发挥着货币流通的调节器的功能,货币过多时会自

8、动趋于减少,在过少时会自动趋于增加,货币具有自我调节机制,使得流通中的货币恰好满足流通的需要,既不过多,也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