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孟子》教案.doc

地方课程《孟子》教案.doc

ID:59526652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1-08

地方课程《孟子》教案.doc_第1页
地方课程《孟子》教案.doc_第2页
地方课程《孟子》教案.doc_第3页
地方课程《孟子》教案.doc_第4页
地方课程《孟子》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方课程《孟子》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学选读-------《孟子》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及思想并从中受到教育2、积累并掌握一些名句3、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人文素养。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愉悦地读诵,并能有兴趣地背诵。2、学生在反复读诵中,感悟到经典的力量。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相结合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复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齐诵第一遍,慢读,要求读得生动而有感情。2、齐诵第二遍,快读,要求读得清晰而流畅。3、个诵第三遍,请一个组或男生、女生或一、两个学生朗读。老师或学生简单评价,从正音、断句、流畅和感情等方面评说。二、学而时习之(新授)1、

2、多媒体出示孟子照片同时板书课题《孟子》2、学生讲述有关孟子的故事故事一:孟母三迁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故事二:孟母断织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

3、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

4、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孟轲吓得愣住了。

5、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3、学生小组讨论从中受到的教育三、孟子简介:(多媒体显示图片孟庙、亚圣庙、孟林,学生欣赏)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邹国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晚年“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

6、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列入“经书”,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子》。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四、孟子思想性善”是孟子的基本思想,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并且由此提出了他的“民

7、本”、“仁政”、“王道”学说。“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一)民本:民本思想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民贵君轻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离娄上》他明确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天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二)仁政这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孟子说:“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仁政”的基本精神就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主要体现在养民、教民两个

8、方面。(三)王道“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认为通过民本思想与仁政思想的运用,可以实现“王道”这一目标。1、以德服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