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计算型选择题》.doc

中考化学专题《计算型选择题》.doc

ID:59545892

大小:1.73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1-09

中考化学专题《计算型选择题》.doc_第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计算型选择题》.doc_第2页
中考化学专题《计算型选择题》.doc_第3页
中考化学专题《计算型选择题》.doc_第4页
中考化学专题《计算型选择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题《计算型选择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计算型选择题的解法一、比例关系式法:在进行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系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多步反应计算中,根据相关物质的比例关系式,可以确定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再求解,这种方法能避免繁琐的计算。例:(2013济南)在某H2O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19g该H2O2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1g B.1.6g C.4.2g D.8.5g【解析】 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氢元素的质量为19g×2/19=2g,则水的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除以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气的质量为19g-18g=

2、1g,故答案为A。变式训练:将12gCO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g,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  )A.12.5%B.25%C.66.7%D.87.5%二、无数据计算:无数据的计算题是既无数字数据,又无字母数据的一类特殊的计算题。无数据计算题中的有关物质,均隐含着物质的式量。要根据题意,寻找出某物质分解而逸出物质的质量与另一物质化合的某一物质的质量正好相等的关系。例: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液中插入锌板,充分反应后,将锌板(包括置换出来的金属)取出洗净并干燥,发现锌板质量无变化,则原混合物中硝酸铜和硝酸银的质量比为多少?【解析】 此题数据隐含

3、在“锌板质量无变化”条件中。由于锌与硝酸铜反应所析出的铜的质量比溶解的锌少,锌与硝酸银反应所析出的银的质量比溶解的锌多,因此此反应固体质量减少的部分等于固体质量增加的部分。据此可用差量法解题。   Zn+Cu(NO3)2→Cu+Zn(NO3)2固体减少质量   65克188克64克65-64=1(克)x克x/188克Zn+2AgNO3→2Ag+Zn(NO3)2固体增加质量65克340克216克216-65=151(克)y克151y/340克依题意可知:即。答案原混合溶液中硝酸铜和硝酸银的质量比为167:2。变式训练:在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同种稀硫酸,调至平衡后,向两烧杯

4、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镁和铜铝合金,反应停止后(两边酸都过量),天平仍保持平衡,则铜铝合金中,铜与铝的质量比为多少?三、守恒法:利用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元素的质量守恒或某种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和质量守恒,可以使化学计算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Fe和Fe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7.0g,加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FeSO4的质量为(  )A.7.6gB.15.2gC.20.0gD.40.0g【解析】 Fe和FeO与稀硫酸反应都生成FeSO4,利用反应前后铁元素的质量守恒,可知生成的FeSO4中铁元素的质量为7.0g×80%=5.6g,5.6g÷()=1

5、5.2g变式训练:2.2g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6.6g二氧化碳和3.6g水(无其他生成物)。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有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⑥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8。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⑥B.①②⑤C.①④⑤D.③⑥四、差量法: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有时题目给的条件是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差值,用差量法计算十分简便。应用此法关键是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原因,找出差量与已知量、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比例式求解。例:将过量铁粉放入盛有90g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

6、滤液的质量为92.7g。则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是下列的()A、0.1gB、0.2gC、2.7gD2.0g【解析】本题利用差量法计算,解题关键是找准“差”。每向溶液中放入56份质量的铁粉,就会放出2份质量的氢气,从而使溶液质量净增54份。那么,溶液实际净增的质量就应当是92.7g–90g。溶液净增质量56–2=5492.7g-90g=2.7g解:设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则Fe+H2SO4=FeSO4+H2↑562xx=0.1g变式训练:将一定量铁粉放入盛有100g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质量为105.4g。则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A、56gB、5.6gC、2

7、.7gD、5.4g五、极值法:在计算中,有时题目给的条件不是某种物质的具体质量,而是一个范围,或一种可能。此时应利用范围的上下界限计算出相应的合理数据范围。极值法就是先把思路引向极端状态,使问题简化从而顺利得出结论,然后再回头来认识现实问题的技巧。混合物问题的极值解法,就是将混合物全部看成是其中某一种物质或某两种物质进行运算,然后将计算结果与题意相比较得出结论。例:粉末状金属混合物12g,加入足量稀H2SO4后产生1gH2,这种金属混合物可能是(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