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学》试题.doc

《煤矿地质学》试题.doc

ID:59548331

大小:71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1-10

《煤矿地质学》试题.doc_第1页
《煤矿地质学》试题.doc_第2页
《煤矿地质学》试题.doc_第3页
《煤矿地质学》试题.doc_第4页
《煤矿地质学》试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煤矿地质学》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矿业大学2014~2015学年第1学期《煤矿地质学》试卷(A)卷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学院班级姓名学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阅卷人一、名词解释(共20分)1.节理与解理答: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但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构造。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2.层理构造与层面构造答:层理构造—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构造,主要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沉积构造类型。层面构造—不同性质沉积层的分隔界面称层面,常见的层面构造

2、有波痕、泥裂、印模和结核。3.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答: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中形成的成层或非成层的岩石体:宇、界、系、统、阶、时带。每个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一个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间间隔):宙、代、纪、世、期、时。4.煤的变质作用答:褐煤在地下受到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影响转变为烟煤或无烟煤的地球化学作用。5.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答: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内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外力地质作用,按外应力的类型可以分为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

3、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按其发生的序列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二、简答题(共30分)1.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6分)答:可分外圈层与内圈层;外圈层又可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层又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2.如何鉴定矿物。(4分)3.井下断层的识别标志。(5分)答:(1)煤岩层产状发生急剧变化:断层附近的煤岩层,由于受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影响,往往会发生显著变化。(2)煤层厚度发生变化,煤层顶、底板出现不平行现象:煤层受断层影响易发生塑性变形,使厚度改变。(3)接近断层时,煤层和顶、底板中裂隙显著增加

4、,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4)煤层结构发生变化,滑面增多,出现揉皱,煤呈鳞片状粉末状,常有小褶曲出现。(5)在大断层附近常伴生一系列小断层,这些小断层是预兆大断层的重要标志。(6)瓦斯涌出量增加:断层可以赋存瓦斯,当巷道揭露到断层附近时,断层中的瓦斯就可以通过煤岩层中的裂隙进入到巷道。(7)涌水量增加:滴水、淋水要注意。4.现行的煤炭资源/储量分类采用了三轴分类编码法,其中E、F、G轴各自代表什么含义?(5分)答:现行的煤炭资源储量分类采用了三轴分类编码法,即综合考虑了经济意义(E)、可行性研究阶段(F)和地质可靠程度(G)。编码采用EFG顺序,将矿产资源分为三大类

5、十六小类。经济轴(E):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可行性轴(F):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地质轴(G):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5.煤矿中矿井水的来源。(5分)大气降水:温暖多雨的区域,供水量大,如中国南方,北方,干旱水流小,补给少。地表水、河流、湖泊等影响地下水、煤层上部砂岩等含水层的水老窑水、采空区或前人废弃的矿井水。需要进一步说明,否则扣2分。6.陷落柱的成因。(5分)答:(1)地质条件:1)有可溶性岩层存在;2)可溶性岩层透水;3)水具侵蚀性;4)水要流动。(2)漫长的地质时间三、读图与作图题(共

6、20分)1.标出褶皱要素(4分)2.标出地层产状的要素(4分)3.写出地层的3中接触关系(4分)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4.作图(8分)识别图1,2中哪是背斜,哪是向斜(在图上标出),并完成图中构造形态,画出轴面的位置(图1,2为未完成的地质剖面图,图中字母为地层代号,剥蚀掉的地层请用虚线连接)。(共8分,每小题4分)CPTJTPCPTJDSOSDSOSDCPCD四、论述题(从下面四题题中任选两个进行论述,共30分)1.影响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5分)答:(1)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对煤层厚度的影响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导致煤层增厚、变薄和尖灭是常见的地质现象

7、。当泥炭沼泽发育在古侵蚀基准面上时,首先在低洼处生长和堆积了植物质形成的泥炭层相互隔离;随着区域性沉降或地下水位抬升,隔离的泥炭沼泽逐渐连成一体,泥炭层才在盆地范围内堆积。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引起的煤厚变化具有下列主要鉴别特征:1)煤层底板或基底岩层界面呈不规则起伏,而煤层顶板界面比较平整,即“顶平底不平”。2)煤层厚度变化急剧而不规则,且通常位于含煤岩系剖面的底部或下部。3)基底古地形低洼处煤层增厚,向凸起部位变薄或尖灭。煤层的分层或层理被下伏基底岩层界面所截,上下分层呈超覆关系。(2)沉积环境对煤层厚度的影响1)沉积体系和煤层厚度、形态变化的关系;2)对煤层分岔类

8、型的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