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课件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课件

ID:5956240

大小:1.49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7-11-16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课件_第1页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课件_第2页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课件_第3页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课件_第4页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文优秀者欧成静李静董长庆谢静彭婷婷周颖彭梦娜周晓丽王义迪卢嘉程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为什么每当我们提起笔时觉得没有东西可写呢?写作平淡的原因缺乏对生活的敏感缺乏感恩的心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一种发现美的眼光。作家谈有感而发1.我写东西时是有感情的,没有感情时,我就不写。──巴金《在四川省文学创作会议上的讲话》2.你自己要先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贺拉斯3.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不真实,读者

2、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冰心《写作经验琐谈》如何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发掘感动点--抓住细节提炼素材--发掘主题,深化意蕴它为什么触动你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怎样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一、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材料,要特别留意,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曾使你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要把它发掘出来。在发掘感动点时,要注意抓住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写了一篇《麻雀》,把一只老麻雀写得十分生动。为了救护自己的小麻雀,这

3、只老麻雀表现出惊人的牺牲精神,它不顾力量的悬殊,“势如飞石一般,正投到狗的鼻前来”,它了解狗是多么庞大的怪物,虽然“惊恐万状,倒竖了全身的羽毛,发出了绝望而哀求的叫声”,但它还是“两次投向那齿牙发光的张大的口边”。这只老麻雀,多么令人同情,又多么令人尊敬!二、提炼素材。这个过程,是发掘主题、深化意蕴的过程。要善于从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它为什么触动你?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一定要把这些感悟写出来。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里面可爱的人和事就是作者从在朝鲜战场上采集到的

4、无数感人的材料中反复推敲、仔细提炼出来的。三、整体构思。动笔前一定要想一下要写的人和事,需要从哪点展开叙述?重点安排什么材料?在何处、做怎样的议论和抒情?怎么收尾?总之,只要善于观察、思考,家庭、社会、学校以致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都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许许多多触动。只有心灵受到触动,真挚的感情才会很自然地在我们的笔下流露出来。否则,勉强为之,一定写不出好文章。怎样选择材料?选择材料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但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着眼于“小”。在写作时,不一定要写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只要我们感

5、受独到,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正如艺术家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艺术论》)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2、着眼于“真”。总有一些同学逃不出选材虚假、陈旧的“怪圈”。比如,他们写老师总是固定的选材套路:“五个一”――雨天里的一把伞(学生忘带雨具,老师出手相助)、病痛中的一片药(学生高烧难耐,老师授以良方)、缺席后的一堂课(学生卧病在床,老师排忧解难)

6、、失败后的一番话(学生失败沮丧,老师开导解惑)、暗夜里的一盏灯(夜半时分,孤灯一盏,老师奋笔疾书,默默奉献),这“五个一”近乎笑话,但我们却随处可以看见它的影子。这些脱离了生活真实的“故事”,自己读了也要反胃,更不用说以情动人了。当然,文章中的真,并不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3、着眼于“深”。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以期引起一种感情上的共鸣。要想深入挖掘材料的意义、价值,除了自己的思考,还要多读书,弄明白成功的作品是

7、怎么做的,模仿、借鉴会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很大帮助的,正如梅兰芳所说“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写作也是这样。1999年10月3日10时20分左右,在贵州麻岭风景区,200多名游客在马岭河峡谷谷底唯一的缆车乘坐点,等待乘坐缆车去山顶吃午饭。11时10分,一阵难以想象的拥挤后,面积仅有五六平方米的缆车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又一次缓慢上升,10多分钟后到山顶平台停了下来。工作人员走过来打开了缆车的小门,准备让车厢里的人走出来。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缆车缓慢滑行了30米后,便箭一般地

8、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潘天麒、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结果,这个名叫潘子灏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事故造成35名乘客死伤,其中14人死亡,死者中年龄最大的只有40岁,最小的才7岁。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