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在梅毒血清固定中应用

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在梅毒血清固定中应用

ID:5956595

大小:3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29

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在梅毒血清固定中应用_第1页
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在梅毒血清固定中应用_第2页
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在梅毒血清固定中应用_第3页
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在梅毒血清固定中应用_第4页
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在梅毒血清固定中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在梅毒血清固定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在梅毒血清固定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TP-IgM)抗体在梅毒血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对285例梅毒患者中病程1年以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且血清固定患者,用免疫印迹法检测TP-IgM抗体。结果:285例梅毒患者中,28例发生血清固定,经TP-IgM检测,阳性8例,阴性20例;28例血清固定患者中,17例二期梅毒患者TP-IgM抗体阳性5例,阴性12例;11例潜伏梅毒患者中TP-IgM抗体阳性3例,阴性8例;无一期梅毒。结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可作

2、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感染并活动的一项血清学指标。【关键词】血清固定;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免疫印迹法;RPR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9pallidum,TP)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造成多器官的损害[1],是我国目前主要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随着发病率的上升,梅毒病人治疗后的一种血清学现象日益受到关注,即少数患者经驱梅治疗后梅毒血清试验持续不阴转,这种现象称之为血清固定(sero-fixation)[3]或者血清抵抗(sero-resist

3、ance)。据报道近年来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发生率显著升高[4],各期梅毒治疗后血清固定发生率不一。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等方法来为梅毒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其中,RPR通常用作梅毒筛查、疗效观察、判断复发及再感染的监测[5],而FTA-ABS、TPHA、TPPA通常用作确证梅毒。上述各种方法均已成熟,但仍各有缺点,不足以完全解决梅毒的实验室诊断问题。本文采用抗原特异性免疫印迹

4、法(WB)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用于血清固定病例的确证,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1病例资料梅毒患者285例,来自2012年1月1日至7月31日我院皮肤科门诊。梅毒初筛实验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选取病程1年以上、RPR阳性且滴度固定病例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检测试剂盒(WB法)做确诊实验。1.2检测试剂9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梅毒苍白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检测试剂盒(WB法)由无锡博慧斯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

5、。1.3仪器梅毒旋转振荡器1台,XK96-9型,由姜堰市新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低速离心机1台,SC-04型,由安徽中科中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2结果2.1梅毒患者RPR实验结果285例来我院就诊的梅毒患者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明确诊断,其中一期梅毒108例,二期梅毒121例,潜伏梅毒56例;RPR阳性198例,滴度在1∶1~1∶32之间,RPR阴性87例。198例RPR阳性梅毒患者病程在1周~5年之间,其中28例患者病程1年以上,且RPR滴度固定。28例患者中二期梅毒17例,潜

6、伏梅毒11例,无一期梅毒。2.2梅毒患者血清固定情况在28例血清固定的患者中,RPR滴度固定于原倍者17例,1∶2者9例,1∶4者2例,无RPR滴度大于1∶4者。见表1。RPR滴度转阴后复升者1例,为二期梅毒。3讨论9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产生的抗体分为两类: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和非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前者包括TP-IgM抗体和TP-IgG抗体,TP-IgM抗体在感染2周后产生,4周后机体产生TP-IgG抗体;后者主要是类脂质又称为反应素,是组织被梅毒螺旋体破坏后释放的心磷脂等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6]。因此梅毒血清学抗体的

7、检测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性病研究所实验室试验(VDRL)、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RPR等非梅毒螺旋体特异性实验用于常规筛选、疗效观察、判断复发或再感染;TPHA、TPPA、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免疫印迹试验(WB)等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常用作确诊试验[7]。9早期梅毒经规范化治疗后,多数患者的梅毒血清反应素抗体可转阴,但有部分患者的梅毒血清反应素抗体滴度下降较慢或不转阴。GOH等认为早期梅毒患者接受规范驱梅治疗后12个月血清反应素试验不阴转者即为血清固定。血清固定形成的原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8、,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推测血清固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部分梅毒患者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因无临床症状而忽视,未经治疗;部分患者虽经治疗,但不规范或剂量不足,未按要求定期复查;部分患者因个体的免疫状态不同出现细胞免疫抑制或免疫失衡,逃避免疫系统的梅毒螺旋体长期潜伏于组织中,机体受其持续刺激产生抗体,导致血清学检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