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能力训练

《短文两篇》能力训练

ID:5957357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9

《短文两篇》能力训练_第1页
《短文两篇》能力训练_第2页
《短文两篇》能力训练_第3页
《短文两篇》能力训练_第4页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能力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短文两篇》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8题。  宝元中,党项犯边,有明珠族首领骁悍,最为边患。种世衡为将,欲以计擒之。闻其好击鼓,乃造一马,持战鼓,以银裹之,极华焕,密使谍者阳卖之入明珠族。后乃择骁卒数百人,戒之曰:“凡见负银鼓自随者,并力擒之。”一日,羌酋负鼓而出,遂为世衡所擒。又元昊(即西夏国王李元昊)之臣野利,常为谋主,守天都山,号天都大王,与元昊乳母白姥有隙。岁除日,野利引兵巡边,深涉汉境数宿,白姥乘间乃谮其欲叛,元昊疑之。世衡尝得蕃酋之子苏吃曩,厚遇之。闻元昊尝赐野利宝刀,而吃曩之父得幸于野利。世衡因使吃曩窃野利刀,许之以缘边职任、锦

2、袍、真金带。吃曩得刀以还。世衡乃唱言野利已为白姥谮死,设祭境上,为祭文,叙岁除日相见之欢。入夜,乃火烧纸钱,川中尽明。虏见火光,引骑近边窥觇,乃佯委祭具,而银器凡千余两弃之。虏人争取器皿,得元昊所赐刀。及火炉中见祭文已烧尽,但存数十字。元昊得之,又识其所赐刀,遂赐野利死。野利有大功,死不以罪,自此君臣猜贰,以至不能军。平夏之功,世衡计谋居多,当时人未甚知之。世衡卒,乃录其功,赠观察使。(《梦溪笔谈》)  1.下列句中红色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密使谍者阳卖之入明珠族      阳:表面上。  B.厚遇之              遇:对待。  C.而

3、吃曩之父得幸于野利       幸:宠幸。  D.及火炉中见祭文已烧尽,但存数十字 但:但是。 答( )  2.下列句中红色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银裹之,极华焕        华焕:华丽光亮。  B.世衡乃唱言野利已为白姥谮死   唱言:唱歌说话。  C.引骑近边窥觇          窥觇:观察侦探。  D.自此君臣猜贰          猜贰:怀疑离心。 答( )  3、对下列句中红色字的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凡见负银鼓自随者  ┏野利引兵巡边  ┗而银器凡千余两弃之 ┗虏见火光,引骑近边窥觇  A.两个“凡”字相同,两个“引”字不

4、同。  B.两个“凡”字相同,两个“引”字也相同。  C.两个“凡”字不同,两个“引”字相同。  D.两个“凡”字不同,两个“引”字也不同。 答( )  4.对下列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欲以计擒之    ②许之以缘边职任、锦袍、真金带  ③吃曩得刀以还   ④野利有大功,死不以罪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答( )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5.①并力擒之    ②乃录其功  A、①合并力量捉住他 ②才记载他的功劳  B.

5、①一起用力捉住他 ②才记载他的功劳  C.①一起用力捉住他 ②于是录用他的功劳  D.①合并力量捉住他 ②于是录用他的功劳答( )  6.深涉汉境数宿,白姥乘间乃谮其欲叛。  A.深深渡过汉水边境屡次住宿,白姥趁着这个时间就诬陷他想要反叛。  B.深深进入汉族境内屡次住宿,白姥趁着这个时间就诬陷他想要反叛。  C.深深进入汉族境内屡次住宿,白姥趁着这个空隙就诬陷他想要反叛。  D.深深渡过汉水边境屡次住宿,白姥趁着这个空隙就诬陷他想要反叛。答( )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元昊“遂赐野利死”原因的一组是  ①与元昊乳母白姥有隙。  ②元昊疑

6、之。  ③而吃曩之父得幸于野利。  ④设祭境上,为祭文,叙岁除日相见之欢。  ⑤虏人争取器皿,得元昊所赐刀。  ⑥及火炉中见祭文已烧尽,但存数十字。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答( )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党项人的明珠族首领最为边患,因其好击鼓,种世衡于是造一银鼓,秘密派谍者把它卖到明珠族中。后来这个明珠族首领负鼓而出时,被捉住。  B.李元昊之臣野利与元昊乳母白姥有隙,后白姥乘间谮其欲叛,元昊疑之。于是种世衡让蕃酋之子苏吃曩窃得元昊所赠野利宝刀。  C.种世衡设计而为野利设祭境上,祭文叙及将与野利相约岁除日相

7、见。后火烧纸钱,敌人来窥觇时,佯委祭具等物。  D.李元昊看到自己赐给野利的宝刀和烧剩下的祭文,赐死野利,导致君臣猜贰,以至不能组成强有力的军队。种世衡因用计而有平夏之功。答( )  附参考答案、简析及译文  1、D(但:只是。)  2、B(唱言:大声说话。)  3.C(第一个“凡”是“凡是”,第二个“凡”是“总共”;两个“引”都是“带领”。)  4.A(①②句的“以”都是介词“用”;③句的“以”是连词,同“而”表承接关系;④句的“以”是介词“因”。)  5.B(并力:一起用力。乃:才。)  6.C(汉境:汉族境内。乘间:趁着空隙。)  7.以①③句不是赐

8、野利死的原因,有①③的项不能选。)  8.C(“祭文叙及将与野利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