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老师应该怎样听课.doc

实习老师应该怎样听课.doc

ID:59574246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1-12

实习老师应该怎样听课.doc_第1页
实习老师应该怎样听课.doc_第2页
实习老师应该怎样听课.doc_第3页
实习老师应该怎样听课.doc_第4页
实习老师应该怎样听课.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习老师应该怎样听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听课是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方法之一。听课,特别是听老教师的示范课、公开课、以及普通教学课,对新教师迅速“断乳”走向成熟具有重要意义。听课是新教师“备课——听课——授课——小结”四步中的重要一环。  要想高效率的听一堂课,至少要做好三个环节的工作,即听课前的准备活动,听课中的常规技巧,听课后的自醒自查。一、准备——听前三做到  1.做到充分预热。听谁的课,听哪堂课,应带那些相关材料听课,听课者要一清二楚,特别要对所听内容了然于胸,做到先备后听。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听课的重难点,发现课中的闪光点,捕捉课上的“小高潮”。  2.做到课前交流。上课前,不妨在去教室的路上,问一下老教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教学设想,重点难点,在心中有了粗线条以后,听起来才会顺理成章,头头是道。  3.结伴同行。以我的浅见,与一两位或更多同事一同听课效果要比自己一个人去听好得多。因为在听课中可以随时交换意见(不影响正常教学的点头、摇头、手势等),听课后可以交流讨论。如此,才能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领悟彼此“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独特价值取向。  显然,以上几点听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做或做得不到位,听课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我的个人看法是:如果准备不足,那么决不听课。二、技巧——听课中“四勤”。  听课时,有几个常见的问题要处理好。  其一,听课不是评课。我觉得新教师在听课时的最佳角色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要

3、多学习老教师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  其二,多记还是多听。有的新教师听课时手中的笔挥舞不停,有言必录。其实,听课要多听少记,而且,记的学问也不可不学,注意记下教师的教学流程,重难点处理,听课者对教学闪光点的点评感悟等“精髓”就可以了。  其三,听什么与怎样听的问题。我粗浅的归纳为“四勤”,就是在听课时要勤看,勤听,勤想,勤记。1.勤看。听课看什么?看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板书(是否清楚),教学的手段(是否多样),驾驭课堂能力(是强是弱),组织教学的方法(是否得当),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是否科学),师生感情(是否融洽),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否积

4、极)等等都要用心去看,套用一句歌词就是:“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课堂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不过,光看不行,上边我已提到“审美者”这一角色定位,因此,看的宗旨应是对照比较自己教学环节中的优缺点,不足点,力求改正,而决不是做“批评家”,那样就本末倒置了。2.勤听。听的内容很多,我想指出的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听懂”,把自己看作学生,深刻理解重点难点,强化自己备课中的不足。其次要“听全”,既听教师的启发,也听学生的回答,既听课前预习检查、新课导入,也听课终的本节小结、作业布置;既听基本知识的讲解,又听基本技能的培养;既听课内知识,又听课外引申;既听教师的抑扬顿挫,又听学生的琅琅书声

5、┅┅总之要强调一个“全”字。最后要“听透”,要烂熟教学内容,要吃透老教师对教材与教法的整合方法,要听透老教师独特的教学个性,真正能够消化吸收。3、勤想。听课时,我们常常会自觉不自觉的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教师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教师是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这个教学环节有无更好的启发引导思路?自己应怎样对“闪光点”活学活用?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模式是什么?对自己的启发又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要边听边想。需要指出的是,听、想、看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听课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听有所得,所得丰富。4.勤记。与前文提到的“少记”相参照,也与“听、想、看”的做法有别

6、,“勤记”的要求是在最佳的时机记下最佳的内容,“灵光”稍现即逝,重在随机把握。它强调动手,它要建立在勤听的基础之上。“勤记”的目的只有一个:备查用,助记忆。勤记,是经过听课者整合加工后的能动反应,别人记的自己可以记也可不记,别人不记的自己可不记也可以记。要做到“记我想记”。当然,上述“四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我们在平时只有多听,多想,多加比较,多做研究,听课的技巧才会越来越有艺术性,最终深得个中三昧。三、自醒自查——听课后三要1、要交流。听课后,要立刻与老教师交流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最好先听教师讲自己的授课体会,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2、要对照。听课后,可以将听课

7、记录与自己的教案或备课思路进行对比分析,经过理性的思考后,大胆的去粗取精,必要时,不妨重新设计教学思路后再与老教师探讨。3、要常翻。听课记录,是教学中的里程碑,上面撒满了你的酸甜苦辣,得失错漏,只有常翻,才能常新,才能使听课的意义落到实处。那种“为听课而听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可见,听后也要做很多工作,千万不能听课以后把听课记录束之高阁就完事大吉了。还有一点,就是听课的范围可以灵活,可以放宽。比如跨年级、跨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