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案.pdf

安塞腰鼓教案.pdf

ID:59580261

大小:34.3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1-13

安塞腰鼓教案.pdf_第1页
安塞腰鼓教案.pdf_第2页
安塞腰鼓教案.pdf_第3页
安塞腰鼓教案.pdf_第4页
安塞腰鼓教案.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塞腰鼓教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塞腰鼓》教案黄石十七中徐晓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文化和作者的生平;能正确读写生字词;通过“读”来体会安塞腰鼓的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理解排比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重点)。过程与方法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积极交流,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自主合作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语文课。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多水柔媚的江南唱响是婉约缠绵的山歌,

2、而雄浑、刚健、野性大气的黄土高原敲响的是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下面就请看安塞人民给大家带来的表演。(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师:看了以上这段视频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待学生回答后)安塞腰鼓的美妙我们难以表达,那么,我们看看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是怎样表现的。二.整体感知,安塞腰鼓美,文章结构美:.师:让我们听一听课文的朗读,大家在听读过程中,给文章标上段的序号,可以跟读,用心去感受安塞腰鼓。请看视频,听朗读。1.听朗诵,再谈感受。2.问:听了诵读后,想想文章从头至尾都是隆隆的鼓声吗?为什么不同?开头和结尾

3、都写了怎样的场景?作用是什么?(明确这是以声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早有运用,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如“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3、初步分析课文,分析结构美: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显示结构图表)师:听了朗读,应该对文章有了整体感受,请理清文章的条理,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过渡:前后部分根据内容该如何读呢?(生答后明确)表演前轻缓轻柔,表演后轻缓飘渺。那么表演部分该如何读呢?(急促、高昂)三精读主体部分,探究内涵美、品味语言美1、活动一:品读第二部分a分四组各自练读一部分,

4、准备朗读比赛。b选代表参加比赛(有感情的将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一遍,交流感受;并相互打分,点评。)c四个部分分别从什么方面表现腰鼓之美的?(完成结构图)2、活动二:探究内涵美过渡:腰鼓美得壮观、雄浑、阳刚、灵动。(结合背景思考:)这篇文章产生于1986年,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过神州大地,沿江沿海一带迅速繁荣起来,而偏远荒凉的西北黄土高原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从鼓声中你听出了西北汉子怎样的精神风貌?黄土高原农民借鼓表达什么?我们听出来作者的心声了吗?内涵美A、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B、歌颂阳刚之美。C、表现要冲

5、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师:从鼓声中,我们听到了西北汉子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他们期待搏击,期待冲破阻碍,期待痛快淋漓的生活。我们坚信落后只是暂时的,重生之日指日可待。3、活动三:品味语言美师引导:在朗读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激荡的鼓声,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为什么会有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默读a找出你喜爱的句子,在文中作批注,分析好在哪里。b交流,美读。归纳明确语言特点:(多媒体显示)(1)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具体;(2)善用排比,一气呵成,表现气势,渲染

6、形象。(3)多用短词短句,简洁有力,清脆响亮。有强烈的节奏感(过渡)师:品味了这篇美文,我们应该有一种创作的冲动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安塞腰鼓。四、迁移练习,创作美活动四;练习:要求:运用一个排比句式,来赞美安塞腰鼓(可用文章的词语)。交流五、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安塞腰鼓》的美,它美在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我希望大家多了解祖国灿烂文化,开阔视野,丰富文化素养,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自己、提高自己、完美自己!六、布置作业(一)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二)思考课后练习二、三。《安塞腰鼓》导学案徐晓利【教

7、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文化和作者的生平;能正确读写生字词;通过“读”来体会安塞腰鼓的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之美;理解排比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重点)。过程与方法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积极交流,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自主合作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安塞腰鼓的思想精华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课前预习1、文题与作者安塞腰鼓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

8、郁的乡土气息。它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其粗犷、雄浑的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浑然一体.刘成章,1937年2月22日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文学常务理事,一级作家。1982年后主要从事散文创作,以家乡陕北高原为侧重的描写对象。已出版6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