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李嘉图模型、相互需求与国际贸易.ppt

第3章李嘉图模型、相互需求与国际贸易.ppt

ID:59692842

大小:319.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0-11-19

第3章李嘉图模型、相互需求与国际贸易.ppt_第1页
第3章李嘉图模型、相互需求与国际贸易.ppt_第2页
第3章李嘉图模型、相互需求与国际贸易.ppt_第3页
第3章李嘉图模型、相互需求与国际贸易.ppt_第4页
第3章李嘉图模型、相互需求与国际贸易.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3章李嘉图模型、相互需求与国际贸易.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3章李嘉图模型、相互需求与国际贸易3.1李嘉图模型3.2李嘉图模型的验证与评价3.3相互需求方程式3.4提供曲线与国际贸易3.1李嘉图模型3.1.1模型基本结构有八条假设:(1)一种要素:劳动。(2)劳动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3)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动,且一国的劳动总量一定(见公式)。3.1李嘉图模型有八条假设:(5)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6)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7)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8)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见公式)。3.1李嘉图模型李嘉图模型——2×2×1模型李嘉图模型认为

2、,两国的生产技术的差异就是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的起因。3.1李嘉图模型3.1.2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一)绝对优势A国B国世界X的劳动投入量312Y的劳动投入量62X的劳动生产率aX=1/3bX=1/12Y的劳动生产率aY=1/6bY=1/2分工后X的劳动投入量90分工后Y的劳动投入量014分工前X112Y112分工后X303Y077分工后的净福利X+2-11Y-1+653.1李嘉图模型(二)比较优势A国B国世界X的劳动投入量312Y的劳动投入量610X的劳动生产率aX=1/3bX=1/12Y的劳动生产

3、率aY=1/6bY=1/10分工后X的劳动投入量90分工后Y的劳动投入量022分工前X112Y112分工后X303Y02.22.2分工后的净福利X+2-11Y-1+1.20.23.1李嘉图模型3.1.3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图示(一)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函数表示B′OXAEABA′EB3.1李嘉图模型(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B′OXAEABA′EB3.1李嘉图模型(三)国际均衡价格1.通过总供求曲线的分析。OXX1X2YOABB′A′PBPAPWPX/PYPAPBPWSXDXOX1=OAX1X2=OBE3.1李嘉图模型(四)开放条

4、件下的一般均衡YOXTATA′PWUA′YOXTBTB′PW(a)(b)B′C′EAEBUABEA′EB′APAPB3.1李嘉图模型(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开放条件下两国的利益均有所提高:1.通过社会无差异曲线来衡量。2.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封闭条件下:生产一个单位Y的劳动投入开放条件下:用一个单位Y的劳动投入生产X,再按国际市场价格交换Y。所得到的Y数量为:3.2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麦克杜格尔(MacDougall)对李嘉图的贸易模型进行了第一次经验检验,使用了1937年英、美两国25个产业的生产率和出口数据。结果表明

5、,劳动生产率和出口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斯特恩(RobertStern):1950年数据,33/39个部门支持检验。巴拉萨(Balassa):1950年数据,证实。格鲁伯(Grubel):1990年数据,美日食品、汽车、钢铁贸易,证实。这些经验研究看来完全支持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3.2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评价:没有解释劳动生产率和国家间比较优势的内在关系;不能解释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如资本)获利的影响;一些严格的限制条件制约了它的有效性。3.3相互需求方程式约翰·穆勒(JohnStuanMill):贸易条件:贸易利益的分配中

6、双方各占多少。两国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解释双方获利的范围。相互需求强度解释国际交换比例的变动。3.3相互需求方程式分工前两国等量劳动生产两种产品的数量国家X产品Y产品A11.5B12比较优势?3.3相互需求方程式国际交换比例与两国获利X︰YA国获利B国获利1︰1.500.5单位Y1︰1.60.1单位Y0.4单位Y1︰1.70.2单位Y0.3单位Y1︰1.80.3单位Y0.2单位Y1︰1.90.4单位Y0.1单位Y1︰2.00.5单位Y01︰1.5为A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1︰2.0为B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3.3相互需求

7、方程式国际交换比例与两国获利X︰YA国获利B国获利1︰1.4不愿意交易0.6单位Y1︰1.500.5单位Y1︰1.60.1单位Y0.4单位Y1︰1.70.2单位Y0.3单位Y1︰1.80.3单位Y0.2单位Y1︰1.90.4单位Y0.1单位Y1︰2.00.5单位Y01︰2.10.6单位Y不愿意交易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本国国内交换比例,本国所得的利益越少;反之,越接近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例,本国所得的利益越多。3.3相互需求方程式国际交换比例与两国获利OYA国的国内交换比率1︰1.5XB国的国内交换比率1︰2.0互利贸易区A国不交换

8、区域B国不交换区域3.3相互需求方程式国际需求方程式(equationofinternationaldemand):——相互需求方程式假定在物物交换的情况下,两国进行专业化分工,然后交换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的交换比例,等于相互需求对方产品总量的比。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对于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