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哪里来_钱志亮.pdf

有效课堂哪里来_钱志亮.pdf

ID:59737086

大小:83.6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1-13

有效课堂哪里来_钱志亮.pdf_第1页
有效课堂哪里来_钱志亮.pdf_第2页
有效课堂哪里来_钱志亮.pdf_第3页
有效课堂哪里来_钱志亮.pdf_第4页
有效课堂哪里来_钱志亮.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效课堂哪里来_钱志亮.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钱志亮讲座讲稿[1]有效课堂哪里来一、有效课堂的概念——科学地理解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掌握规定教学内容的教学叫有效教学单位时间内高效、高质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叫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含义以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优化,单位时间里教学效率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绝大多数学生充分参与组合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课堂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有效性有效课堂的要求洞悉:洞悉教材、洞悉学生、洞悉课堂内外兼顾:兼顾优生、兼顾差生、面向全体参与:集体参与、共同参与、覆盖面大多样:多样化教学情境、奖励与惩罚兼用有效课堂面临的博弈教学内容

2、最大化Vs掌握人数最大化教学内容最大化=教学过程的高速度和高效能=甩掉那些“学习缓慢者”=掌握人数少掌握人数最大化=所谓的“面向全体学生”(包括“举三也未必能反一”者)=教学过程细化和慢化=较少教学内容有效课堂的特征教学任务:适切性教学模式:科学性教学组织:有序性教学过程:主体性教学方法:恰当性教学结果:有效性教学氛围:团结紧张、严肃活泼Vs民主合作、和谐进取有效课堂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二、有效课堂的前提——专业化的教师职业理想: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性(情绪、情感)教育观念:发展观、人才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态度、体验)知识水平:本体性知识(本学科知识)、条件性

3、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实践性知识、一般文化与社会知识教学能力:分析教材能力、设计教学能力、实施教学能力(提问讲演、语言表达、课堂应急、课堂组织)、指导学生能力、评价校正能力、教研能力德育能力:思想品德素养、心理素养、言语素养、沟通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指导学生能力人际协调能力:沟通上级、同事、学生、家长教学科研意识与能力三、有效课堂的条件——精心的备课1.备教材(教学内容)吃准教材:提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提出教学的难点再生成教材:编写教材者多注重于它的知识性、科学性、逻辑性,而很少或很难兼顾它的趣味性、生动性、互动性2.备心境(心理准备)

4、教师力图建立和谐、公平、自由宽容、民主平等、相互理解、真诚交流、充满活力的课堂凝神定气、用心专一,融入情感、置身其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以凌驾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或忽视学生主体性的说教与灌输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和真理的化身,但也绝不是课堂的“客人”教师心境决定课堂氛围——有效学习的课堂要关注班级文化氛围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容错文化竞争与合作并存建设性的怀疑态度各美其美与美人之美3.备学生(知识背景)原有知识原有经验学生情感状态多数学生的需要学生建构上的困难⋯⋯4.备导入(激发兴趣)(1)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造成积极思维的环境气氛。(2)让学生在十分迫切的要求下学习。(

5、3)提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备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优选的标准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与教学内容相符合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与教师特点(业务水平、特长、经验)相符合根据教学条件6.备设问(现场反馈)教师提什么问题能绷起思维神经的问题徘徊于知识十字路口的问题竖着思维导向路标的问题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能扩展思维时空的问题能引迸创新思维火花的问题7.备层次(教学过程)多数学生怎么教?加什么给“吃不饱”学生?怎样帮“吃不了”的学生消化?8.备训练(巩固应用)案例的讲解——范例教学知识的迁移——举一反三有效的引导——学习资源9.备语言

6、(感染吸引)要使自己的语言有感染力和吸引力防止口头禅防止教师话语霸权要多考虑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课堂必须体现三个字:精——精力充沛气——气势旺盛神——神采飞扬10.备板书(逻辑思路)标题明确,逻辑周密字迹工整,表达规范作图正确,线条清晰布局合理,清晰整齐精美的板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化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11.备课件、教具(辅助教学)课件制作与应用的合理化问题教具选择的恰当性问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通过多通道向学生提供更丰富教学信息是今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不可一意孤行盲目拒绝使用也不可为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而

7、牵强附会——重视了教学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更不可对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形成依赖——离开现代教学设备就讲不了课了——人不是机器的奴隶12.备小结(推扶提升)总结是“总——分——总”教学过程的最后一步,也是心理学中所说的由部分认知回到整体认知的重要过程通过总结能使学生高屋建瓴宏观理解知识在已有知识结构中的位置,巩固“同化”与“顺应”通过总结,获得反馈信息,间接评价教学要尽量引导学生总结要注意将本节课的知识纳入系统之中要充分发挥小结的画龙点睛作用四、有效课堂的实施——有效地讲课授课的实质是让学生感知教学信息学生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知信息哪些通道最重要呢?个体感知信息的通道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