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ID:5973957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30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_第1页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_第2页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_第3页
资源描述: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特异作用(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作用(对其他系统)两种。长期接触强烈噪声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噪声性疾病。(一)听觉系统长期接触强烈噪声后,听觉器官首先受害,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主要与噪声的强度和接触的时间有关。听力损伤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生理性反应,后出现病理改变。生理性听力下降的特点为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而病理性的听力下降则不能完全或完全不能恢复。听力下降又称听力损失。生理性听力损失有两种:(1)短时间接触强噪声,主观感觉耳鸣、听力下降,检查听阈可提高10

2、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即可恢复,这种现象称听觉适应。(2)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超过15dB甚至3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需较长时间如数小时甚至十几小时后听力才能恢复,称听觉疲劳。这种暂时性的听力下降又称暂时性听阈位移,属功能性改变。如不采取措施,听觉疲劳继续发展,可导致病理性永久听力损失,称永久性听阈位移,即所谓噪声性听力损伤或噪声性耳聋。TTS的出现和发展与声级大小和接触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TTS在各不同频率上的表现特征又与噪声的频谱特点有关。由TTS发展到PTS的本质和过程尚不完全清楚,也

3、即单用TTS尚难推断将来PTS的发展。但公认的结论是不产生TTS的声级也不会引起PTS。(二)神经系统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质和植物神经中枢(丘脑下部),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一系列反应。长期接触强噪声后,主诉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征,调查发现,接触高噪声的工作人员表现易疲倦易激怒(躁性神经衰弱)。检查大脑皮质功能出现抑制和兴奋过程平衡失调,脑电图α节律减弱或消失,β节律增强或增加。视觉运动反应时延长,闪烁融合频率值降低,视力清晰及稳定性下降。植物神经中枢调节功能减弱,表现为皮肤划痕试验反应迟钝,血压不稳

4、,血管张力有改变。(三)心血管系统在噪声作用下,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变化,表现出心率加快或减缓,血压不稳(趋向增高),有研究报道心电图ST段及T波异常改变率增高,呈缺血型变化的趋势。(一)消化系统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消瘦,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二)其他如内分泌、血液、免疫等方面的改变也有不少研究和报道,结论尚待深入研究。噪声性听力损伤及耳聋【发病机理】噪声主要损伤2000Hz以上的高频率听力,这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外耳道对2000~6000Hz的声音有共鸣作用;中耳对高频声更易于传导,内耳耳蜗基底部有一狭窄区易受

5、淋巴液振动波的冲击,该处基底膜受振后运动时振幅最大,故螺旋器病变部位多在底回,距前庭窗10㎜左右处。噪声性听力损伤内耳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螺旋器毛细胞线粒体肿胀、变性、萎缩或消失,严重者可见螺旋器从基底膜上剥脱。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毛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增生。实验表明噪声可引起内耳氧张力降低,酶活性下降,影响了毛细胞的呼吸和代谢,导致细胞的变性坏死。【临床表现】在噪声性听觉疲劳的基础上,如果继续接触强噪声,则会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听力不能完全恢复,内耳感音器官出现器质性退行病变。根据受损部位、听力损失特点和主观感觉,可分为听力损

6、伤和噪声性耳聋。初期多在体检时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处出现一“V”型下陷,工人无明显自学症状,随着接触噪声时间的增加,听力下降进一步发展,阈移增大增宽,工人除有耳鸣感觉外,对高频声略感困难,但对日常交谈影响。当累及500、1000、2000Hz等语言听力范围的重要频率,使听力下降达到一定程度时则日常交谈的能力也受到影响,出现语言聋的现象,随着病情的加重,耳聋也更明显。早期高频听力下降是噪声性听力损伤的特征,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处出现“V”型或“U”型下陷;晚期听力曲线从低频到高频呈倾斜形下降。噪声引起的听力

7、损伤及耳聋多为慢性过程,一般多为两耳对称性。听力受损的速度一般在接触头10年发展较快,以后逐渐缓慢。除听觉系统障碍症状尚伴有其它系统的症状。急性噪声性听力损伤又称暴震性耳聋,多因爆破火器发射或其他突然发生的巨响而致的耳聋。受损的原因除有强大的噪声(超过140dB),尚有冲击波的作用。出现剧烈的耳鸣头痛听力丧失,常因前庭受刺激而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检查发现高频段(2000Hz以上)听力下降,下降程度根据病情而不同。鼓膜破裂,听骨链脱位或骨折,鼓室和内耳出血,严重时螺旋器细胞移位。巨大声响过后也可能引起功能性耳聋(癔病性耳聋),

8、这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听觉中枢功能抑制,导致暂时性耳聋。【诊断】根据下列条件可进行噪声性损伤及耳聋的诊断:(1)有明确的接触噪声的职业史;(2)排除其他致聋原因,如传染病中耳炎、外伤、致聋性药物、老年聋等;(3)听力检查永久性听阈位移超过正常范围。高频纯音测听,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