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中发展智能

让学生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中发展智能

ID:5977317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30

让学生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中发展智能_第1页
让学生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中发展智能_第2页
让学生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中发展智能_第3页
让学生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中发展智能_第4页
让学生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中发展智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学生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中发展智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让学生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中发展智能  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仅是“学会”,而更重要的是要“会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人的认识从感知外界事物发展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缺少或失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就无法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只有通过授予学生自学之道,求知之法,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钻研,去思考,去实践,才能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中发展智能。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1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5学生利用学具和其它工具进行分、剪

2、、摆、拼等动手、动脑、动口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数学课中的操作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方法。但需要教师作好方法上的引导,减少学生操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让学生有目的,有根据地进行操作: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开始在教学3、4的组成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问:“请小朋友们把4根小棒分成两堆,你能想出几种分法?”小朋友们按教师的要求认真操作。教师请个别小朋友把自己的分法展示在投影仪屏幕上:这就是把4根小棒分成了1根和3根,就是1与3组成4;又

3、分成3根和l根,就是3与l组成4;还分成2根和2根,就是2与2组成4。再让学生观察这三组数,总结出4的组成3种情况。教学“5、6的组成”时,让学生按这个步骤动手操作,总结规律。2创设情景,开展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5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开展学生间的学习争论和学习竞赛,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经过小组讲座提出疑惑后,可让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学生通过自学,知道了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质数和合数与奇数和偶数有无关联呢?一下子,教室里

4、议论纷纷,有人说,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是自然数的两种分类,它们之间没有关系。也有人说偶数一定是合数,立刻有人反驳说:“2”是偶数,但不是合数。一时间,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关系有点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通过一段时间的争论,学生对两者的关系逐渐清晰、明朗,明白了质数中除了2是偶数,其余都是奇数;合数中有奇数也有偶数;奇数可能是质数,也可能是合数(1除外),偶数中只有“2”是质数,其余都是合数。这样的争论,既可以通过有分歧逐步趋向一致,提高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又可以促使学生施展才华,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帮助他人开拓思

5、维,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不断投入。组织学习竞赛,由教师先编习题,让学生相互出题,也有利于组内合作,组内竞争,开发智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3使传统的师生双边活动变为多边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尝试,给予了学生自己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的机会。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同知识、技能的掌握一样,要经历一个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发展过程。因此,学生的尝试过程,离不开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使学生的尝试循序渐进。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初步阶段,教师的指点应详细一点

6、,明确一点,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后,再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学习。例如,教学“解方程x-5×7=40”时,先复习只需一步计算的方程x-35=40的解法和根据,再引导学生对两个方程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提出问题:解方程x-5×7=40的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每步的根据是什么?此时让学生带着上述疑问去自学课本上的例题,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进行同类题型的练习和迸行方法上的总结。4合理引导,使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5教师应当使学生看到、感受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7、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仓库加以清点,回顾,把可以解决面临问题的知识,都抛出来综合思考。在他们独立探求的过程中,辅之以教师的点拨、指导,从而深化理解新知,掌握规律,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例如,除数不是整数的除法,是在学习除法是整十数的除法基础上引伸发展而来的。教学时,先出示口算题:60÷30、80÷40、210÷70、540÷90、2500÷51。当学生看到2500÷51时,全都愣住了,教师设问:“这道题为什么不会口算?这道题与以前学的除法根本区别是什么?”这就找到了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师因势利导,导入新课,揭

8、示例题2500÷51教师问:“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运用以前的知识把题目转化一下,变成学过的除法,并计算出来?做完后思考一下,说出你的理由。”这样,学生就能怀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并且能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识,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认知结构,改善了学生的认知策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5转变教学的观念,提高学习效率5在新课改中,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