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 扫描技术优化

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 扫描技术优化

ID:5977332

大小: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0

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 扫描技术优化_第1页
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 扫描技术优化_第2页
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 扫描技术优化_第3页
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 扫描技术优化_第4页
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 扫描技术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 扫描技术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头颈联合CTA扫描便于系统全面了解整个头颈部血管情况,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真实准确、清晰直观血管图像,具有微创、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特点,因而在头颈部血管评估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eruga等研究表明,采用VR三维成像技术,高分辨螺旋CTA诊断颅内血管动脉瘤的敏感度达98.3%。这是由于多排螺旋CT以其高速、各向同性的特点使这一技术得以简单实现,因此目前多数医疗机构已开始该项检查。现在扫描方法主要包括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CTP2CTA(computedtomographyperfusion-compu-tedtomographyan

2、giography)联合扫描技术、小剂量造影剂预扫描测量相关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curve,TDC)技术、以及经验预测延迟扫描时间技术,本文通过对前两种技术的应用比较(简称A、B组),旨在探索头颈联合CTA检查最佳扫描技术。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5年12月-2006年11月,因患有不同程度偏瘫、脑供血不足等症状而来我院行64排CT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者,共197例,其中男102例、女95例,平均年龄62岁(34~78岁),正常76例,患病121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A、B组,A组91例,男48例,  女43例,平均年龄

3、59岁(34~72岁),正常35例,患病56例;B组106例,男54例,女52例,平均年龄63岁(37~78岁),正常41例,患病65例。  1.2研究方法 设备使用TOSHIBA公司的Aquilion64排螺旋CT,扫描范围:主动脉弓下缘至颅顶,扫描参数:准直0.5mm×64mm,球管旋转一周时间0.5s,管电压120kV、管电流125mA,FOV200mm,由足侧向头侧扫描,扫描时间约7~10s。Nemoto双筒CT专用高压注射器,20G静脉留置针穿刺肘静脉,造影剂欧苏典海醇(300mg/ml),流速5ml/s,生理盐水40ml,流速5ml/s。固定受检者头

4、部,扫描开始前嘱其禁做吞咽动作。所有扫描检查均由同一技师完成。使用BOOST算法重建原始数据,使用VITREA3.8工作站进行MP、MIP、VR、CPR三维成像。  A组利用TOSHIBA公司的SURESTART软件使用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监控层面定于主动脉弓断面,理论触发阈值100Hu,结合手动触发;B组使用CTP-CTA联合扫描技术,根据头灌注结果计算延迟触发时间。  1.3评价方法 客观测量颈总动脉起始部、椎动脉起始部、颈总动脉分叉部水平以上2cm颈内动脉、椎动脉CT值及同层颈静脉CT值,并计算同层动静脉CT值差,延迟扫描时间统计、平均造影剂用量统

5、计,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造影剂过度浓聚现象统计。上述测量工作由两名资深主治医师完成,事先不知分组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所有检查均顺利完成,并测量出相应数据,所得结果。  2.2两组数据经过统计学检验,证明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同层动静脉CT值差、平均造影剂用量、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造影剂过度浓聚现象,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CTP2CTA联合扫描技术较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能明显节省造影剂用量,同层动静脉对比度较后者清楚。  2.3B组受检者经头灌注检查,发现32例有头灌注异常,与CTA结合分

6、析可以更为全面地掌握患者血供状况。  3 讨论  3.1头颈联合CTA检查扫描范围广,观察血管数目多,邻近骨质结构复杂,三维处理困难,因此对扫描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尤其对扫描时相的准确把握尤为关键。成功的扫描首先要求靶血管浓度维持在相当水平之上,而静脉和相邻器官处于最小增强幅度,这样的图像才具有足够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并且适宜工作站进行三维处理;其次扫描应尽量少用造影剂和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投照,以尽可能减轻对受检者的放射损伤和减少肾脏负担。  3.2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是目前CTA检查的主流技术,多数医疗中心采取该扫描方式,这一技术能有效避免个体差异,得到较为理

7、想的检查结果。但据文献报道该技术也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简单总结如下:①触发阈值的不确定性易导致触发技术的主观依赖性,适当的触发阈值是实时监控触发技术成败的关键,而扫描范围、造影剂浓度、注射速率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阈值大小,如果应用不当会导致扫描提前或延后而影响CTA质量。②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标记误差会降低触发时机的精确性,颈部结构复杂,平扫图像不易鉴别动、静脉及淋巴结,很多报道都有将ROI误标记到静脉上导致扫描延后,而兴趣区设置到动脉血栓、斑块或夹层动脉瘤的假腔内也会导致相同后果,因此对技术员的要求很高

8、。③由于监控时采取低X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