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1)说课讲解.ppt

艾灸(1)说课讲解.ppt

ID:59813902

大小:1.18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1-24

艾灸(1)说课讲解.ppt_第1页
艾灸(1)说课讲解.ppt_第2页
艾灸(1)说课讲解.ppt_第3页
艾灸(1)说课讲解.ppt_第4页
艾灸(1)说课讲解.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艾灸(1)说课讲解.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艾灸(1)灸法的起源和发展灸法的起源是随着火的使用而产生的。某些病痛由于火的熏烤和烧灼而减轻。由此进行规律性的总结,产生灸法。灸法的发展灸法在春秋战国时已经盛行。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帛书”,就有灸法的记载。主要用粗麻作为材料。2灸法的起源和发展《内经》对灸法有很多记载,除了论述灸法的产生与寒冷的环境等有关,还论述了灸法的适应症、施灸的顺序、剂量、补泻等。《外台秘要》:唐,王焘。专门论述灸法。施灸的材料:主要是“艾绒”。其他有灯心、桑枝等。还有药和艾绒相结合的:雷火神针、太乙神针。3灸法的作用温经散寒《素问·调经论》说:“血气者,喜温而忌寒。”“寒则气

2、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扶阳举陷阳气是人体赖以活动的根本。《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当此之时即可用艾灸来温补。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宋代《针灸资生经》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升阳举陷的作用。4灸法的作用行气通

3、络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因各种原因导致人体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关节屈伸不利等一系列功能障碍。灸法则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皮肤疖肿、冻伤、痹症、软组织扭挫伤等。防病保健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所以长灸灸足三里、中脘、关元、命门,可使人胃气

4、盛,阳气足,精血充,,达到防病保健之功。5艾灸的种类6艾炷灸将艾绒团成圆锥形的艾柱,供灸治用的方法称为艾柱灸。艾柱分大、中、小三种,大艾炷高约1cm,炷底直径亦为1cm左右;中艾炷为大艾炷减半;小艾炷则如麦粒样。每燃烧一个艾柱,称为一壮。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7艾炷灸8艾炷灸直接灸:将灸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称为直接灸。根据灸后有无烧伤疤痕,又分为无疤痕灸和疤痕灸。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瘢痕灸:又称化脓灸。是艾炷直接灸灼穴位皮肤,渐致化脓,最后形成瘢痕的一种灸法。瘢痕灸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此法对哮喘、慢性胃

5、肠炎、发育障碍等疾病和体质虚弱者进行施治。9艾炷灸间接灸又称间隔灸或隔物灸,是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称间接灸。其火力温和,具有艾灸和垫隔药物的双重作用,患者易于接受。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疮疡等。因其衬隔药物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灸法。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灸10实按灸常用的为雷火针灸和太乙针灸11温针灸12温灸器灸13灸法的注意事项(一)施灸的前后顺序(二)施灸的补泻方法(三)施灸的禁忌(1)头面、大血管处不宜灸(2)空腹及对灸恐惧者不宜灸(3)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灸(四)灸后的处理14谢谢观赏15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

6、,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