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123复习过程.ppt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123复习过程.ppt

ID:59941577

大小:3.05 MB

页数:31页

时间:2020-11-28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123复习过程.ppt_第1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123复习过程.ppt_第2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123复习过程.ppt_第3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123复习过程.ppt_第4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123复习过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123复习过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123教育非它,乃是心灵转向——柏拉图内容提要:一、我们准备好了吗?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三、青少年的教育一、我们需要准备什么呢?自净其意——《秘密》自正其行——《活法》自安其心——神与圣自净其意——“吸引力”法则当你头脑中出现一个思想,也会吸引其他同类的思想过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我们活在一个观念的世界当中自正其行——“修身”稻盛和夫的修行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积极的思维方式会引发良性的行为方式自安其心——“神”与“圣”心安即是归处把“心”放在腔子里我心不安,孩子们的心也会不安。二、青

2、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一)认识青少年青少年期(adolescence)从拉丁文“adolescere”來。Adolescence包含两个意义长大(togrowup)即将发育成熟(togrowintomaturity)年龄:广义大约介于11-12岁至21-22岁之间的岁月。狭义大约介于12-13岁至18-19岁之间的岁月。(二)青少年的意义生理学观点以个体生长和性功能的成熟度为标准心理学观点以个体心智能力、情绪稳定性及自我概念是否明确为标准。社会学观点以个体是否具备应对社會与生活能力及社会认可为准。法律学观点明文規

3、定少年的年龄。以个体满十二岁的当天到未满十八岁的前天为少年,在我国法律并无青年一詞。青少年所代表的意義它代表一种逐渐成熟及成長的階段;它代表一种艰辛蜕变的岁月;它代表一种继肉体出生之后的另一种再生;它是受生理、社會、文化与心理四种現象的交互影响,和与社会环境互动发展的結果。(三)从理论脉络看青少年的发展生物学观点心理社会观点生态学的观点社会学习论的观点文化人类学的观点1.生物学观点绝对的生物学观点强调青少年期是一段生理与性成熟的時期,生物基础因素是导致青少年所有行为与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外在环境的影响是微不足

4、道的。代表學者及其重要理论:G.StanleyHall(1844-1924):风暴(叛逆)期ArnoldGesell(1880-1961):螺旋式成长形态發展不只是向上式的,也是螺旋式的,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转变,因而导致不同年龄出现某些的重复。Ex:11岁與15岁普遍都很反叛好斗,而12岁与16岁却相当稳定。2.心理社会观点青少年時期重要的發展任務接納自己的外观、适当的表現男性或女性特质与同龄的男女同伴都能發展适当的人际关系。成為男性化或女性化的社会性別角色。能夠情绪及生活独立於父母或其他成人。做好财务生涯

5、的准备。找到职业性方向,准备投入职场的自我充实。為將來婚姻與組成家庭作准备。想要並做到具社会责任的行为。建立行為準則的一組价值观或伦理系统─以符合现实生活需求。(Havighurst,1972)3.生态学观点Bronfenbrenner青少年生态学观点强调社会影响对青少年成長所在文化脉络的发展之重要性。影响发展的因素包括五种环境系统论:微观系統:指個人賴以生活的情境,包括個人的家人、學校、同伴、遊玩的鄰近地方等中间系統:包括微系統內各種對等交互的關係,ex:家人經驗對學校經驗的關係,學校經驗對工作經驗的關係等

6、。外在系統:指當個人具有一個社會情境的經驗時,對於個人即時情境之經驗的影響情況。Ex:一位獲得常需要外出旅行之職位的母親,可能會增加婚姻的衝突,而且也會改變其與青少年子女的互動型態。宏观系統:指個人生活裡的文化,文化泛指行為型態、態度、道德、信仰與人類代代相傳的相關事務(習俗等)。时间系统:指個人所處之大環境的社會歷史事件、個人人生的變遷型態,及個人人生的環境事件。時間系統社會歷史事件人生的變遷型態人生的環境事件4資料來源:引自Santrock,1996,p.58性別年齡健康4.社会学习论的观点班杜拉的社会学

7、习理论模式Bandura(1986,1989)認為在三個學習的基本元素(PEB)之中產生交互作用,形成互惠決定論(reciprocaldeterminism):1.个体的认知(personal-cognitivevariables)2.环境的影响(environmentalinfluences)3.行为(behaviors)例如青少年的飲食習慣(行為),端視其在家庭中的飲食型態(環境),以及他過去的飲食習慣及偏好(個體的認知),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圖5班度拉(A.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模式(1973)

8、資料來源:引自Santrock,1996,p.53BEP(c)Personandcognitionenvironmentbehavior5.文化人类学观点以Mead(1901-1978)、Benedict(1887-1948)等學者的文化決定論(culturaldeterminism)、文化相對論(culturalrelativism)為代表。文化決定論:特定文化對發展中的個體之人格與行為有決定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