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二叠系梧桐沟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二叠系梧桐沟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ID:5995172

大小:1.33 M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30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二叠系梧桐沟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_第1页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二叠系梧桐沟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_第2页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二叠系梧桐沟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_第3页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二叠系梧桐沟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_第4页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二叠系梧桐沟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二叠系梧桐沟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3卷第3期岩性油气藏Vol.23No.32011年6月LITHOLOGICRESERVOIRSJun.2011文章编号:1673-8926(2011)03-0044-05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二叠系梧桐沟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孙靖,王斌,薛晶晶(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要:依据储层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综合运用钻井、测井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二叠系梧桐沟组进行了储层特征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储层孔隙度相对较高,而渗透率相对较低;孔喉类型主要为中孔-细喉型,且连通性相对较差;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为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其中压

2、实作用是最主要的减孔因素,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渗透率低的主要原因;相对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的辫状河道砂体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关键词:储层特征;影响因素;梧桐沟组;东斜坡;吉木萨尔凹陷中图分类号:TE122.2文献标识码:A1概况度由西向东逐渐变薄。其中,二叠系梧桐沟组在研究区普遍分布,岩性以灰色砂岩、粉砂岩及含砾砂吉木萨尔凹陷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的东南缘,岩为主(表1)。目前,该凹陷共有3口井获得工业北界为吉木萨尔断裂,南界为三台断裂,西界为老油流,梧桐沟组仅有吉17井区提交预测石油地质储庄湾断裂和西地断裂,向东逐渐过渡为奇台凸起,是量3230万

3、t。因此,区内梧桐沟组勘探潜力巨大。一个西深东浅、西断东超的箕状凹陷,研究区位于吉木萨尔凹陷的东斜坡(图1)。该凹陷自下而上发表1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地层表Table1StratigraphicscaleofPermianinJimusarSag育了自上石炭统—第四系的多套沉积岩系,地层厚地层岩性描述北吉奇05km灰褐色泥岩、浅灰色薄层细砂岩、粉砂裂木三叠系下统韭菜园子岩、含砾砂岩三北三台油田断萨尔台湾断裂庄吉吉15以棕色、灰色砂岩、粉砂岩为主,下部老台木以浅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与含砾不等上统梧桐沟组西萨粒砂岩、砂砾岩、细砾岩为主,上部为地凸尔吉17中厚层泥岩夹薄砂层凸断!!!!!!

4、!!!!!!!!凹吉6裂吉5吉18吉9陷下部为中厚层灰质细砂岩、灰质砂砾吉7起三台断吉001吉8二叠系岩及凝灰质细砂岩、砂砾岩,上部为三台裂起平地泉组博三台厚层深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砂质格凸起奇台泥岩和灰质泥岩达中统吉木萨尔山主要为棕褐色、褐灰色泥岩、砂质砾井位断裂尖灭线研究区将军庙组岩夹浅灰色中细砂岩,底部为棕油田凸起区凹陷区地名褐色砂质砾岩!!!!!!!!!!!!!!!!!!!!!!巴塔玛依灰褐色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图1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位置图石炭系上统内山组正常碎屑岩Fig.1LocationmapoftheeasternslopeofJimusarSag收稿日期:

5、2010-08-19;修回日期:2010-10-25第一作者简介:孙靖,1982年生,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沉积储层研究工作。地址:(834000)新疆克拉玛依市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所。电话:(0990)6245716。E-mail:sun19820804@sina.com22011011年孙靖等: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二叠系梧桐沟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452储层特征表2研究区梧桐沟组储层结构参数统计分析表Table2Statisticalanalysisofreservoirstructural2.1储层物性特征parametersofWutonggouFo

6、rmationinthestudyarea据研究区近10口井的物性数据分析结果,梧桐参数性质参数名称均值(样品数)沟组储层孔隙度介于3.82%~24.94%,平均为15.07%;最大孔径/μm92.35(71)渗透率介于0.003~473.78mD,平均为1.22mD。总孔径大小孔隙大小最小孔径/μm2.32(71)体上孔隙度相对较高,渗透率相对较低。同时,不同与分布孔径平均值/μm81.24(71)岩石类型中物性总体上较好的是砾状砂岩和细砾孔隙分布孔隙分选系数24.27(71)岩,其次是中砂岩和砂砾岩。在储层物性变化方面,最大孔喉半径/μm5.68(87)孔隙度和渗透率基本上随

7、着深度的增大而减小,无中值半径/μm0.30(87)喉道大小明显次生孔隙发育带。喉道大小孔喉分选系数2.22(87)2.2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与分布均质系数0.13(87)梧桐沟组储层孔隙形态多样,形状不规则,主要歪度(偏态)-1.20(87)喉道分布为中孔;孔喉分选较差,以细喉道为主,孔喉连通性峰态4.76(87)较差。储层孔隙结构总体特征为中孔-细喉,且连通孔喉配位数0.10(71)孔喉连通性性相对较差(表2、图版Ⅰ、图2)。孔喉体积比4.49(87)0.0370.0371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