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浅谈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ID:6006214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30

浅谈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_第1页
浅谈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其中包括大肠杆菌性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等多种疾病,对养鸡业危害较大。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因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卫生、防治措施的效果,有无继发其它疫病等因素的影响,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较大差异。  集约化养鸡在主要疫病得到基本控制后,大肠杆菌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鸡群主要细菌性疾病之一,应引起足够重视。  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饲料、饮水、鸡的体表、孵化场、孵化器等各处普遍存在,该菌在种蛋表面、鸡蛋内、孵化过

2、程中的死胚及毛液中分离率较高。因经构成了养鸡全过程的威胁。  本病在雏鸡阶段、育成期和成年产蛋鸡均可发生,雏鸡呈急性败血症经过,火鸡则以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为主。多数情况下因受各种应激因素和其它疾病的影响,本病感染更为严重。成年产蛋鸡往往在开产阶段发生,死淘率增多,影响产蛋,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种鸡场发生,直接影响到种蛋孵化率、出雏率,造成孵化过程中死胚和毛蛋增多,健雏率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每年在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  大肠肝菌病在肉用仔鸡生产过程中更是常见多发病之一。  由本病造成鸡群的死亡虽没有明显的高峰,但病程较长。  2、临床表

3、现鸡大肠杆菌病没有特征的临床表现,但与鸡只发病日龄、病程长短、受侵害的组织器官及部位、有无继发或混合感染有很大关系。  (1)初生雏鸡脐炎,俗称"大肚脐"。其中多数与大肠杆菌有关。病雏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腹部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此种病雏多在一周内死亡或淘汰。  另一种表现为下痢,除精神、食欲差,可见推出泥土样粪便,病雏1-2天内死亡。死亡不见明显高峰。  (2)在育雏期间其中包括肉用仔鸡的大肠杆菌病,原发感染比较少较少见,多是由于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所致。尤其是当雏鸡阶段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过程中,或因饲养管理不当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时

4、常有本病发生。病鸡食欲下降、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拉稀。同时兼有其它疾病的症状。育成鸡发病情况大致相似。  (3)产蛋阶段鸡群发病,多由饲养管理粗放,环境污染严重,或正值潮湿多雨闷热季节发生。这种情况一般以原发感染为主。另外可继发于其它疾病如鸡白痢、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和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产蛋量不高,产蛋高峰上不去,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鸡群死淘率增加。病鸡临床表现有如鸡冠萎缩、下痢、食欲下降等表现。  3、病理剖检变化初生雏鸡脐炎死后可见脐孔周围皮肤水肿、皮下瘀血、出血、水肿,水肿液呈淡黄色或黄红色。脐孔开张,新生

5、雏以下痢为主的病死鸡以及脐炎致死鸡均可见到卵黄没有吸收或吸收不良,卵囊充血、出血、囊内卵黄液粘稠或稀薄,多呈黄绿色。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脏肿大,有时见到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肝包膜略有增厚。  与霉形体混合感染的病死鸡,多见肝脾肿大,肝包膜增厚,不透明呈黄白色,易剥脱。在肝表面形成的这种纤维素性膜有的呈局部发生,严重的整个肝表面被此膜包裹,此膜剥脱后肝呈紫褐色;心包炎,心包增厚不透明,心包积有淡黄色液体;气囊炎也是常见的变化,胸、腹等气囊囊壁增厚呈灰黄色,囊腔内有数量不等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或干酪样物如同蛋黄。  有的病死鸡可见输卵管炎,粘膜充血,管腔内有

6、不等量的干酪样物,严重时输卵管内积有较大块状物,输卵管壁变薄,块状物呈黄白色,切面轮层状,较干燥。有的腹腔内见有外观为灰白色的软壳蛋。  较多的成年鸡还见有卵黄性腹膜炎,腹腔中见有蛋黄液广泛地布于肠道表面。稍慢死亡的鸡腹腔内有多量纤维素样物粘在肠道和肠系膜上,腹膜发炎,腹膜发炎,腹膜粗糙,有的可见肠粘连。  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较少见到。小肠、盲肠浆膜和肠系膜可见到肉芽肿结节,肠粘连不易分离,肝脏则表现为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坏死灶。其它如眼炎、滑膜炎、肺炎等只是在本病发生过程中有时可以见到。  总之,根据本病流行特点和较典型的病理变化,可以作出诊断。防制

7、方法  鉴于该病的发生与外界各种应激因素有关,预防本病首先是在平时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逐步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认真落实鸡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种鸡场应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另外应搞好常见多发疾病的预防工作。所有这些对预防本病发生均有重要意义。  鸡群发病后可用药物进行防治。近年来在防治本病过程中发现,大肠杆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如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几乎没有治疗作用。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新霉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这些药物产生抗药性的菌株已经出现且有增多趋势。因此防治本病时,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药敏试

8、验选择敏感药物,或选用本场过去少用的药物进行全群给药,可收到满意效果。早期投药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鸡,促使痊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