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平湖秋月》作品分析.doc

最新《平湖秋月》作品分析.doc

ID:60218134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04

最新《平湖秋月》作品分析.doc_第1页
最新《平湖秋月》作品分析.doc_第2页
最新《平湖秋月》作品分析.doc_第3页
最新《平湖秋月》作品分析.doc_第4页
最新《平湖秋月》作品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平湖秋月》作品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湖秋月》一、创作背景《平湖秋月》原是广东音乐中一首非常有名的器乐曲,又名《醉太平》,源于北方小调《闺舞》,为广东音乐家吕文成的代表作之一。相传吕文成在游览西湖胜景"平湖秋月"后所创作。这首乐曲的旋律明媚流畅,音调婉转,描绘了一番江南湖光月色、诗情画意的良辰美景,有淡泊悠远、虚无缥缈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与热爱,成为广东音乐中的名作。钢琴独奏曲《平湖秋月》是1975年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陈培勋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将此曲改编成钢琴独

2、奏曲。该改编曲在原曲调表现力的基础上又充分发挥了钢琴的多声部优势,运用丰富多彩的伴奏织体,将波光粼粼、闪烁不定的景象表现得更加细致入微,使其成为一首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和印象派音响效果、浪漫派作曲技法的优秀钢琴曲,更是成为了民族钢琴曲的精品之一。二、作者背景陈培勋又名陈宏秀,曾用英文名ThomasChan,1912年1月15日出生於香港,祖籍广西合浦。自幼随从叔父陈德光学习钢琴,对钢琴有浓厚的兴趣,中学时期在香港拔萃男书院获得音乐奖学金,开始接受正规音乐教育,曾担任学校教堂的司琴,1937年到1938年随名师圣约翰大教堂管风琴师拉福特(L.Laff

3、ord)和史密斯(U.Smith)学习钢琴,管风琴和作曲理论。中学毕业后,他违背了家庭一直希望他学医的愿望,继续学习钢琴和音乐。1939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系,师从李维宁学习作曲。1941年返回香港,投身于爱国的救之歌咏运动中。抗战期间曾任救於广东省立艺专,四川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江安国立剧专和私立武昌艺专等校。抗战後重返上海从师谭小磷深造亨特米特(Hindemith)的作曲技法。解放後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任教,1954至1957年期间兼任专家班配器课组长,并随从苏联专家亚拉波夫和古诺夫学习配器三年之久。1956年升为副教授并担任配器教研室主任

4、,1979年晋升为正教授并被委任为学院学术委员。在学院工作的三十多年中,他一边学习,一边创造,一边教学,获得了丰硕的教学及创作成果。陈培勋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的创造可谓在现代音乐的中国音乐历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页。三、作品理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有其特有的复杂性,因此要想成功的演奏一首钢琴作品就必须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如由陈培勋改编的钢琴曲《平湖秋月》乐曲旋律明媚流畅,音调婉转,向人们展示的是西湖胜景之一“平湖秋月”。在皎洁月色下的西湖,宁静迷人、晚风轻拂,景象平和,一潭平静的湖水,映照着一轮皎洁的秋月,波光闪烁,表达了

5、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与热爱。演奏者正是由这诗一般的标题,通过想象在意念中产生的一幅幅惟妙惟肖、绘影绘声的画面。陈培勋先生在原曲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钢琴的多声部优势,运用丰富多彩的节奏织体,将乐曲雕琢得更加玲珑剔透,再通过演奏技巧把这些画面传达给听众,最后达到演奏者与听众融为一体的效果。1、曲式结构及调式的民族特性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湖秋月》篇幅不长,旋律自由伸展,一气呵成。乐曲的曲式结构具有贯穿发展的特点,起承转合、环环相扣。

6、乐曲由静而动,又由动而静,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曲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作品,调式特点是多采用宫体系内的羽、徵调式。调式转换以同宫体系内宫、羽调式交替较多,各小段音乐都是由强调宫音或徵音开始而结束于羽音,上五度移宫形成调式转换,效果柔和自然,意味淡雅。如乐曲第1段中,调式布局为:宫—徵—羽—宫—羽。这种调式交替,使旋律富于发展的动力,加深了旋律的表现力。2、旋律发展手法的民族特点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是构成音乐形象的关键因素。《平湖秋月》的旋律具有典型的广东音乐的特点:节奏变化自由丰富,旋律线多跃进,有时幅度较大。《平湖秋月》的旋律创作

7、,在传统叠句手法的基础上,多用变型方法,在围绕中心音的行进中,使旋律自由伸展变化。乐句的发展在保留原曲旋律的精萃片断之外,随感情、语汇的变化有机渗入新材料。这种旋律骨架基本相似的自由变奏手法,体现了我们民族“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变化统一的哲学观点。以第1段为例,前3个乐句以合头、合尾的手法,相互紧密衔接,后3个乐句以并头句的手法发展旋律,这都是我们民族民间音乐中常见的重复手法和技巧。 第三段结束句与第一段的结束句具有相同的性质和骨干音,形成段落的合尾,使乐曲的旋律具有循环的结构特点。3、织体中对民族乐器的模拟广东音乐中的主奏乐器为高胡,并辅以扬琴、

8、横箫、秦琴等,这些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音色特点,及独特韵味在钢琴改编曲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如乐曲第一段中,作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