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之课例探究

《渔家傲·秋思》之课例探究

ID:6058512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01

《渔家傲·秋思》之课例探究_第1页
《渔家傲·秋思》之课例探究_第2页
《渔家傲·秋思》之课例探究_第3页
《渔家傲·秋思》之课例探究_第4页
《渔家傲·秋思》之课例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渔家傲·秋思》之课例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渔家傲·秋思》之课例探究  课例呈现:“燕然未勒”的苦闷与无奈——《渔家傲·秋思》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范仲淹一首词——《渔家傲·秋思》。二、明确词牌及题目“秋思”的含义。三、整体感知师:请同学自由朗读上片,并找出词中写了哪些景?生:衡阳雁、边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师:这些景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荒凉、凄凉、悲哀、肃杀。师:请你们具体分析这些感受的由来。生: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的“无留意”,说明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纷飞,毫无留念之意,反衬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

2、,满目荒凉。师:关于“衡阳雁”的意象,老师有补充。师出示PPT:古代传说北风之神爱上南风之神女儿青琳,强行把她从南方衡阳带到北方大漠,并把她变成大雁,青琳和她的孩子们年年秋天从北方飞回衡阳看望父母。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阳,大雁的故乡。10后人把“衡阳雁”作为思乡主题的意象之一。例如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李白《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王勃《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等。(点评:挖掘了“衡阳雁”的意象来源,这是以前教学之中所遗漏的知识点,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

3、扩展了“衡阳雁”的意象内涵,使学生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联想起来,同时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生:“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诸如角鸣马嘶之声、胡笳声、风雨声等。师:想到了边地特有的声音,很好。生: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呼啸的西风,风吹草声,嘶鸣的驼马声,乌鸦的哀鸣声等,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连角起”中的“起”字,随着黄昏呜咽的号角声,各种边地之声从四面八方一道发出让人无限悲哀。师:把这些声音合到一起来分析,产生强大的音响效果。生:号角声的不断,又暗示因战事吃紧而

4、戒备森严,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让人不禁感觉到边塞的萧条冷落,也体会到战时的肃杀气氛。师:你们的分析由表及里,层层剖析,很到位,不错!这句是从听觉上描绘了边塞特有的景象。10生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层峦叠嶂,茫茫戈壁绵延千里,大漠中升起袅袅炊烟,直上苍天,飘散,远去,已是日落时,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生2:“孤城闭”三字写出了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师:这句是从哪方面写边塞的?生:这句从

5、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边地之图。(点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充分感受诗词,品味语言,欣赏意象,合理地训练了学生分析诗词的能力,学生对诗词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并进行了口头描写,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师:这里的景色与我们南京景色有何不同?生:太不同啦!我们江南都是美景,小桥流水、亭台画廊,听到的是琵琶与丝竹。师:大家知道范仲淹是哪里人吗?生:江苏吴县,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地区。师:他是一个生于江南的文人,看到的也应是小桥流水、亭台画廊,听到的也

6、应是琵琶与丝竹,而边塞之景与家乡之景如此的不同,所以词开头的“塞下秋来风景异”,大家便容易理解了。10(点评: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分析塞下秋景之“异”,合理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学习知识,感受情感,设身处地的想问题,而不是纯粹地分析文本。)四、深入研读师:面对此景,身处其境的范仲淹会有怎样的情感,让我们踏着下片文字,试着寻觅诗人内心那份情愫?生:“浊酒一杯家万里”,这“一”和“万”数字对比,一杯浊酒,销不了浓浓的乡愁。师:想家了,借酒消愁愁更愁!生:老师“燕然未勒”是什么意思?师:老师补充“燕然未勒”典故。PPT出示

7、:据《后汉书·窦融列传》记载,燕然是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是刻石记功。东汉时,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生: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范仲淹不想回家。就像唐朝诗人“不破楼兰终不回”一样。师:那就整顿军队,积极备战?生:我觉得他好像不能积极准备应战,将军是不能回家,从“将军白发征夫泪”可看出。这句是互文手法,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10师:那现在有两

8、种可能使得范仲淹不能回家。一是,他“燕然未勒”誓不回,是主观的原因不想回;另一种是他想回,可是客观原因不能回。(点评:遵循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设计问题,允许存在争议,并合理引导学生思考。)五、合作探究师:请同学回忆我们记忆中的范仲淹。生:他功业未成不想回,我们在八年级学的《岳阳楼记》中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个有远大理想、宏伟政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