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区绿道系统规划建设探索

城市新区绿道系统规划建设探索

ID:6072743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2

城市新区绿道系统规划建设探索_第1页
城市新区绿道系统规划建设探索_第2页
城市新区绿道系统规划建设探索_第3页
城市新区绿道系统规划建设探索_第4页
城市新区绿道系统规划建设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新区绿道系统规划建设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市新区绿道系统规划建设探索  摘要:快速城市化进程引起城市的机动化出行比例迅速增长,随之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碳排放极具增长、居民缺乏健身锻炼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人们又开始认识到非机动化慢行交通的重要性,由此,国内各个城市开始了绿道系统的探索。本文从城市新区的城市级和社区级绿道的规划建设为切入点,结合南昌市九龙湖新城实例,就绿道的分类、布局方法、绿道模式、控制要求、建设协调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关键词:绿道;绿道模式;规划建设;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7绿道(greenways),发源于美国和欧洲,在1987年首次被美国户

2、外游憩总统委员会官方认可,将绿道定义为提供人们接近居住地的开放空间,连接乡村和城市空间并将其串联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按照面积的大小,绿道可以分为社区级绿道、市区级绿道、市域级绿道、区域级绿道。对于一般城市来说,市域级绿道和区域级绿道协调范围较大,需要较高层级的政府进行推动,并需要各级政府的统一认识和高效的配合,实施难度较高。城市绿道和社区级绿道在老城区容易受到用地和空间的制约,难以形成系统性完整的绿道网络。本文结合作者在南昌市九龙湖新城绿道系统的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体会,就新城区绿道系统的绿道规划、绿道模式、建设协调等方面内容进行系统的整

3、理,以供同行分享。绿道系统的分类南昌市九龙湖新城总面积约105平方公里,为体现新城低碳生态理念,在交通系统中着重打造绿道系统。根据新城规划面积,该区域内应涉及城市级和社区级两类绿道。规划根据功能的不同,将两级绿道分为生态型绿道和通勤型绿道。生态型绿道生态型绿道以为居民提供健身、游憩、娱乐、文化休闲等活动的绿色慢行空间为主要功能,人们以健身、游憩、社会文化活动等为目的,突出趣味性,参与者在这一类型绿道内的活动距离、时间较长。绿道两侧最好有100米左右的生态隔离空间,总宽度控制在200米左右,尽量排除机动化交通的干扰,同时,在绿道内需配套活动

4、场地、驿站、停车场、休闲餐饮、服务中心等设施。通勤型绿道通勤型绿道以为居民提供上班、上学、购物、公交换乘提供慢行空间为主要功能,是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人们以交通出行为主要目的,突出舒适便捷性,参与者在这一类型绿道内的活动距离一般控制在4公里以内。绿道空间尺度控制在50—80米之间,内部可以配套自行车租赁点、报刊杂志售卖、小卖部等设施。7绿道系统的布局九龙湖新城规划区现状为微丘地貌,内部分布有大量山脊沟谷、湖泊湿地、防护林地以及植被良好区域,东侧紧邻赣江岸线。规划通过反规划的手法,确定具有生态价值的保护区域,并利用山脊谷地、大型防护绿地、大

5、型湿地水面、主要视线通廊,总体形成叶片水滴意向,利用“叶脉”和赣江岸线形成生态绿道系统,连接区域内江湖水系,公园绿地、自然人文景观、体育设施、文化、康体娱乐设施等兴趣点。通勤绿道系统主要面向社区服务,在一个社区基本单元内由“十”字型通勤绿道贯穿其中,并与街头绿地、小区绿地相互渗透,形成连续的慢行网络,任意一点到达绿道步行时间不超过5分钟(300—400米)。通勤绿道通过人为划定宽60—80米的带状绿地,并串联多个社区连接成网,将地铁站点、公交、大型综合商业、学校、托幼、社区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小区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安全便捷、舒

6、适宜人的绿道系统吸引居民绿色交通出行。基于以上布局模式,九龙湖新城在一个约10平方公里较高强度开发的区域内,利用带状绿地形成了·“两横四纵”网状通勤绿道系统。绿道系统的建设模式7生态绿道廊道宽度较大,布局比较灵活,同时还需要突出趣味性,一般位于城市的防护绿地和组团间的生态隔离带内,城市活动对其影响较小,所以,其建设模式应体现多样性、趣味性和生态性。慢行道路的铺装既可以是沥青铺砌的路面,也可以是非铺装路面(如土路、砾石),道路的局部坡度控制相对比较宽松。由于通勤绿道与人们的日常交通出行息息相关,需与城市建设用地紧密结合,一般位于土地开发强度

7、较高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内有大量的机动车道会割裂绿道网络,造成使用不便,这又与通勤绿道舒适快捷的通行要求产生了矛盾。基于以上的矛盾,我们提出了下沉式湿地通勤绿道方案,即通勤绿道结合雨水自然排放的理念形成下沉式生态湿地绿道概念,与机动车道竖向分离,绿道由慢行道、绿化景观带、生态湿地构成。慢行道位于城市道路以下4.5米高程,与城市道路交汇均采用下穿形式与机动车道分离(与地铁站厅可实现同平面换乘)。绿道与机动车道交叉的处理在绿道的设计过程中,难免要与机动车道交叉,机动车道阻碍了绿道内人类活动的正常流动,产生了消极影响,所以绿道与机动车道交叉的处理

8、是绿道系统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7生态型绿道的平面布局和竖向关系较为灵活,与机动车道的交叉有多种处理方式,包括立体交叉和平面交叉,而立体交叉又根据绿道和机动车道的竖向关系分为上跨型和下穿型。当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