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二).doc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二).doc

ID:60751092

大小:4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13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二).doc_第1页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二).doc_第2页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二).doc_第3页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二).doc_第4页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二)[A1型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2.人类T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A.E受体B.IgGFc受体C.C3b受体D.DHA受体E.IL—2受体3.关于IgA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二聚体IgA结合抗原的亲合力,高于单体IgAB.IgA1主要存在于血清中C.sIgA是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D.sIg

2、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E.以上均正确4.与类风湿因子有关的Ig是A.IgGB.IgAC.IgMD.IgDE.IgE5.惟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A.IgGB.IgAC.IgMD.IgDE.IgE6.决定Ig的类和亚类的部位是A.VL十VHB.VL十CLC.铰链区D.DHE.CL7.体液补体抑制因子是A.C1q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IgG1C.IL—2D.H因子E.B因子8.各种单体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是A.分子量在10万以下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C

3、.H链与L链借非共价键相联D.能结合补体E.能促进吞噬9.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不包括A.肿瘤的诊断B.肿瘤的治疗C.血清Cl-含量测定D.激素水平测定E.细胞受体测定10.关于细胞因子A.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B.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C.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发挥作用D.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E.以上均正确11.既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又属于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是A.IL—6受体、IL—2受体B.IL—2受体、IL—4受体C.IFN-α受体、IFN—γ受体D.IL—8受体E.IL—1受体12.宿主的天然抵抗力A.经遗传而获得B.感染病原微

4、生物而获得C.接种菌苗或疫苗而获得D.母体的抗体(IgG)通过胎盘给婴儿而获得E.给宿主转输致敏巴细胞而获得13.5种免疫球蛋白的划分是根据A.H链和L链均不同B.V区不同C.L链不同D.H链不同E.连接H链的二硫键位置和数目不同14.B细胞能识别特异性抗原,因其表面有A.Fc受体B.C3受体C.IPS受体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E受体E.SmIg15.下列哪一类细胞产生IgE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D.肥大细胞E.嗜碱粒细胞16.初次

5、注入大量抗毒素的马血清所引起血清病的发病机理属于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Ⅴ型变态反应17.I型变态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A.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B.患者的血清C.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D.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E.以上均不是18.对重症肌无力的论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主要致病的抗体是抗乙酰胆碱(ACR)抗体B.抗ACR抗体的主要作用是在补体参与下损伤骨骼肌细胞C.它的发病与胸腺病变有一定关系D.在病人血清中尚可检出其他自身抗体(如抗胃壁细胞抗体)E.该病有遗传倾向性19.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患者

6、反复持久的细菌感染常发生在A.新生儿期B.出生半年内C.1~2岁儿童D.学龄期儿童E.青少年期20.慢性肉芽肿病发病原因是A.红细胞内酶缺陷B.T细胞功能缺陷C.B细胞功能缺陷D.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E.补体功能缺陷21.人或动物体内代表个体特异性的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A.组织相容性抗原B.移植抗原C.白细胞抗原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E.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巨噬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是A.非特异性吞噬颗粒性抗原

7、B.非特异性吞噬可溶性抗原C.被动吸附抗原D.借助表面IgGFc受体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E.以上均是23.致敏TC细胞的作用特点是A.无抗原特异性B.受MHC—Ⅱ类分子限制C.可通过释放TNF杀伤靶细胞D.可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E.可通过分泌细胞毒性物质杀伤靶细胞24.TC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与下列哪种成分无关A.协同刺激分子受体B.MHC—H类分子C.IL—12D.IFN一γE.IL—225.容易引起免疫耐受性的抗原注射途径为A.静脉>皮下>肌肉>腹腔B.静脉>腹腔>皮下、肌肉C.腹腔>静脉>皮下、肌肉D.皮下>肌肉>腹腔>静脉E.腹腔>皮下、肌肉>静脉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