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县新农村改造.doc

济阳县新农村改造.doc

ID:60761138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15

济阳县新农村改造.doc_第1页
济阳县新农村改造.doc_第2页
济阳县新农村改造.doc_第3页
济阳县新农村改造.doc_第4页
济阳县新农村改造.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济阳县新农村改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济阳县新农村改造  济阳县新农村改造2008年11月26日,济阳黄河大桥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与济南的距离,奔腾的黄河水向岸边朝夕相处的农民发出了真诚的呼唤:党的十七大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新家园、享受新生活不再是憧憬与梦想,47万新型农民承载着济南市十大行动的希望方舟,目前正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航程之中。  虽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济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是城乡差别依然很大,突出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滞后。2007年济南市启动的新农村建设,给济阳农村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承接十大行动的东风,济阳县委县政府

2、围绕“科学发展、奋力崛起,建设‘富而美’新济阳的发展定位,制订了“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在行动对接上,本着远期有规划、近期有计划、阶段有变化的指导思想,想农民之所想,帮农民之所需,扎实开展联村共建活动,每年十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使1076平方公里的济阳大地上呈现出农民增收形势喜人、现代农业全面发展、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的新景象。  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不断壮大。立足当地农业资源丰富和大棚、奶牛、速生林生产基础较好的实际,制定实施了“四个一”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围绕特色农业发展,制

3、定实施了以奖代补的产业扶持政策:每发展1处100个以上的大棚片区,奖励镇村10万元;50个—100个的奖励5万元;30个—50个的奖励2万元,三年发展大棚15371个;在奶牛生产上,对新建小区,每处财政补贴55万元;并按照先购多补的原则,每购进一头奶牛分别补贴800元—600元;三年新增奶牛16718头。奶牛养殖专业村发展到33个,1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800多家。同时,按照标准化奶牛养殖厂的建设标准,对20处奶牛养殖小区(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其中有18处安装了挤奶设备,都是由县财政扶持发展的。在生态富民行动上,把沼气池建设

4、列入生态济阳的重要内容来加以推动,每年集中打造了100个“一池三改”示范村,累计建设沼气池12000余个。在造林绿化行动上,突出沙化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和经济林建设三个重点,抓好公路两旁、河道沟渠、村庄周围和镇(办)驻地四项绿化,努力建设功能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完成造林面积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8%。在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上,主要利用新农村大学堂,每年培训农民70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3.9万人。这几年,济阳的农民增收形势非常喜人,尤其是大棚、奶牛等主导产业的增收效果非常明显。截止到2009年6月底,全县农民人均现

5、金收入达到4269.8元,同比增长11.73%。  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在农村的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每年县财政支持“三农”的资金达到2亿元,特色农业和现代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粮食总产48.34万吨,增长1.4%,实现连续五年丰收。瓜菜、畜牧、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垛石番茄、仁风富硒西瓜、曲堤黄瓜等品牌基地规模年年扩大,一镇一品的特色农业格局基本形成。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市级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总数31家;农业产业化组织连结农户达到2.91万家,户均增收1000余元,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直接吸纳农业劳动力1

6、.25万人。新能源建设日益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全面启动,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万元产值田达到15万亩以上。  着力提升农业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水平。这几年,济阳的农民增收形势好,主要得益于曲堤黄瓜、济北瓜菜、太平西瓜等6处专业市场的产业升级、业态优化,更得益于全市开展的市场拓展行动,产地批发市场的信息处理中心、监测室、库房、交易棚等设施完善水平不断提高。“万村千乡”工程新增的580家农家店,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68%,集中配送率达到乐50%,农村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

7、。  公共服务的延伸有效解决了民生问题。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促进政策,注册2个劳务品牌,转移农村劳动力3.9万人。以构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农民健康保障体系为重点,使全县657处村级卫生室的达标率达到了65%;农民参合450278人,村覆盖率达100%,参合率达99.2%,为41759名参合农民报销医疗费2549万元。报销额占医疗费用的40.7%,占新农合大病统筹基金总额的56.6%,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问题。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面完成了乡镇敬老院建设,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

8、27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600元提高到170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1200元。落实了90岁以上老年人补贴,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太平、崔寨、曲堤、仁风五处水源供水工程投入使用,全县自来水通村率达97%,通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